第一场试本经,即考大经义,就是从《三经新义》里断章取义来考查考生对经籍义理的了解和如何阐述。《三经新义》指的是《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这五部书。这回试本经,是从《礼记》中援引“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问该如何去解释并如何去做?这一段话中的“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是很首要的关头词,实际上是拷问众位学子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修德正心,如何格物致知。武植直接援引范仲淹的名句“天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开篇引义,娓娓道来,尽量遵循新党的口味来阐述本身的观点,不切题便可。
武植一行四人则因为阔别故乡,思乡心切,都黯然神伤,索然有趣,在都城里过了一个略显冷僻、与世品德格不入的新年。
人怕着名猪怕壮。在省试还没有通过、还没能落第落第之前他不能乱动。测验前出尽风头会给他招来妒忌恨,会成为众矢之的,轻易招致别人的冷枪暗箭,导致省试时有能够功亏一篑。枪打出头鸟,如许的例子,古往今来比比皆是,他也曾经经历过,不但愿这类事再次产生在本身的身上。以是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夹起尾巴悄悄冬眠,好好筹办,对付测验,先把省试拿下来再说。
小娥和王二每天就照顾着他们两人的起居,买菜做饭洗衣扫地,全由他们包办了。武植想插上手都不可,一插手,总会引来小娥一阵幽怨白眼,他只好由着她大包大揽。
转眼间,进入夏季,气候渐冷,武植和潘伟抽暇结伴到礼部去报到,写明家状、春秋、籍贯及插手科举次数,核验合格后,终究获得了插手省试的资格。
潘伟每天都在察看着武植,发明血气方刚的武植自向来到都城后,竟没有一次往瓦舍北里里跑,进退有序,自律得很。自惭形秽之下,本来他本身另有点想去瓦舍北里里附庸风雅的心机也给撤销了,只能随波逐流,跟着武植每天有条不紊的复习功课,看书刷题。
颠末严格的搜身查抄,武植和潘伟背着装有测验器具的书箧,手提着食盒,在小娥和王二目送下果断地走进贡院,遵循坐次奔赴本身的考场,找到本身的坐位坐下,筹办测验。
就如许,光阴荏苒,绍圣四年正月悄悄到临,新的一年到了!正月里,都城汴梁年味实足,城里城外到处张灯结彩,爆仗声声辞旧岁,东风送暖入屠苏,家家户户着新衣、换旧符,热热烈闹地过大年。
第三天卯时(即早上五时),天刚蒙蒙亮,轻风拂面带着点冷意,三年一次的省试准期而至。
可骇的测验压力,使得一些考生不得不提早退出了考场,有些是考得不好本身黯然退出,有些则是体力不支被衙役抬着出去,哭哭滴滴的,人生百态,尽在于此了。
武植看到题目,笑了笑,然后摈斥邪念,开端渐渐构思,不急不缓地答起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