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逸瞧了妹子一眼。声音降落隧道:“爹爹说的是。”
秦梦欢却非常不觉得然,淡淡道:“一两个大臣,又怎能摆布得了国运,便是有再多再好的治国方略,皇上不听,也是徒然。”说着抬头饮尽杯中酒,豪气不减须眉,只是眉间那一抹愁闷,始终袅然不散。
祁北山点头道:“哪一朝新君即位不是如此?新官上任三把火,皇上也是一个样。海瑞民声甚好,赦了他不过是为了捞取民气。”
婢子们列队托盘上菜,酒器盘盏无不精彩富丽,做工讲求,菜肴更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不一时酒菜上齐,数婢垂手立于两侧,随时察看大家需求,奉侍极周。世人把酒言欢,兴高采烈,秦浪川问及常思豪的出身,常思豪一五一十都说了,谈及在军中守城之事,秦浪川不由感慨,道:“这位程允锋程大人,明知不成为而为之,终究以身殉城,这份忠气倒也让人敬佩,只是他一心想着尽忠报国,不免有些愚顽,不知进退。我大明政事狼籍,严嵩遗祸非轻,流毒甚广,首辅徐阶上任以后,宣世宗遗诏,改正了以往期间大兴土木、修斋建醮、求珠宝、营织作等等弊端,又规复了一批因冤开罪的大臣官职,朝野可算一清,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以后,朝廷政事更很有转机,我看此人胸怀斑斓,治略贤明,将来必将有一番作为。现在政事稍清,举人唯贤,恰是用人之际,缺的就是程允锋如许忠心为国的人才,白白死在番贼部下,真是可惜了他这有效之身。实在凡事应于大局着想,何必计算一城一地之得失?如果国力强大了,还怕赶不出去那些番兵鞑子?”
秦浪川哈哈大笑:“四丫头提示的好。我们本日还是把酒言欢,非论政事。”
秦浪川道:“高拱能入阁,本是受徐首辅力荐,但此人踞傲自大,不把徐阶放在眼里,几番触忤,令徐阶非常不快,徐首辅草拟世宗遗诏之时,单与张居正商讨,却不睬高拱,二人嫌隙更深,他日之因,今时之果,现在被逼回籍,乃是他咎由自取。但此人颇受皇上正视,将来或许反复启用,亦未可知。……唉,内阁中若能少一点争斗,天下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了。”
祁北山向荆零雨道:“百剑盟雄踞京师,己近百年,其间历经无数政事情迁、党争逆乱,始终耸峙不倒,历届盟主以及盟中骨干皆雄才大略之人,于政局局势洞察极深,操舟怒海如车行高山,来往酬祚游刃不足,传闻尊父也与朝中数位大臣友情不浅,未知荆大剑对于政局的走势是何观点?”
常思豪闻言,不由心中犯起深思,忖程大人常日爱民如子,战时身先士卒,那么好的一小我,挑选的方向错了,也不免黄沙为墓,骨散荒丘,且令一众军民俱都丧蛮人贼之手。究竟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自是难说,但城破人亡,老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看来大丈夫行事自当纵览全局,放眼四海,不成偏纠些细枝末节,误却大事。
路上他同常思豪筹议,说秦绝响常日如何混闹,惹秦浪川活力,今次老太爷设席共欢,还是别提不快之事为好,常思豪明白他说的是二婢之事,本来也没想和秦绝响负气,也就应允。进得厅来,与大家见礼,荆零雨坐在右首,常陈二人分坐二三位,秦浪川向身后号召,祁北山绕桌而来,走向秦梦欢身边空位,对陈胜一道:“津直,你向来左手使筷,不如你我换个位子如何?”陈胜一面上微红:“不必了。”祁北山一笑,坐在秦梦欢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