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能做到,寡人也能做到。”
魏增在宫女的奉侍下,穿上一身火红色的铠甲,打量着铜镜内的身姿,显得威武雄浑。
蒙恬眯着眼睛,笑了笑,沉吟着说:“仁义向来都不是给仇敌的。”
慈不掌兵,大梁城,对不起了。
魏增从小熟读诗书,秦军逼近大梁城的时候,他曾有过慌乱。惶恐之际,他俄然想起来,信陵君从赵国返来,从进献过一篇奏书,内里记录了邯郸之战的得失。
“将军如此行事,岂不是把攻城的打算流露给了大梁人?”
“城内的大梁黔黎们,重视啦······”
大殿当中,身着戎装,六十岁摆布的魏国老将公叔崇,面带忧色,神情显得非常不安。
抚摩着犀牛皮制成的坚固铠甲,魏增感遭到了彭湃的勇气,同时心中也升起了无尽的悔意。
队内嗓门最大的秦军兵士,待锣声停止后,拿出一个喇叭花形状的竹筒,架在嘴前:“天将亡魏氏,魏国的地盘均已为我秦国攻陷,只剩下大梁孤城一座,外无强援。我军霸占大梁,指日可待!”
城头值守的校尉,前来陈述秦军的喊话以后,他就立马认识到了局势的严峻。
喊话的秦军兵士,面无神采,平平的喊着记熟了的台本:“三月以内,大梁能够投降,城内的黔黎,能够出城······”
蒙恬的目光,超出城头,落到魏国王宫的方向,心想,不晓得魏增会做出甚么样的应对。
当年跟随信陵君救济邯郸的兵士,虽已头发斑白,志愿的捡拾起仍在角落里的铜剑,担起了练习之责。
“我还觉得有甚么新意,翻来覆去,还是这一套。”
放晴的天空,俄然一片乌云飘过,太阳俄然暗淡下去,秦军的喊话仍在持续。
“仁义?”
讲再多的事理,还没有这一身衣服奋发民气。
秦军的喊话,略显夸大,但大梁孤绝的地步,倒是没有说错。蒙恬没到大梁只之前,王贲也派人前去劝降,来由大略如此。
兵法有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大梁人面对围城的秦军,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可惜的是,现在却不是邯郸之战的时候了。
“这身铠甲,还是无忌王叔送给寡人的。”
大梁人会投降吗?那必定是不会的。
蒙虎如许了解蒙恬的作为。
年青的时候,魏增与安釐王一道,视信陵君为眼中钉,肉中刺。甘愿忍耐军队丧师失地,也不肯意将兵权交到信陵君的手里。
魏王决定与城偕亡,妻妾编入行伍,决计打一场大梁保卫战。城内的魏军,有人曾跟随信陵君救济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