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和舒州相去不远,半途只在九江、洪都停靠了两回,不过一旬便到达临川渡口,临江一望,岸上尽是疏影横斜的腊梅,暗淡轻黄,芳香浮动。
晏大伯是骑头口来的,顾及晏子钦身边有随行的女眷,另雇了一辆加了厚绵帘子的骡车。他话未几,把人送到了,便起家走了,晏子钦要留他喝些热茶,他却推说侄子舟车劳累,先歇息,这碗茶来日再说吧。
她想着,尖叫起来,晏子钦探出门一望,看本身的娘子正揪着一个满脸慌乱的小孩子不放,皱眉道:“你在做甚么?”
晏老夫人许氏一身青布衣,自丈夫归天后,她吃斋念佛已有五年,除了管管家里的事,也不太留意内里的是非,养出一副清寂描述,见宗子返来,可贵笑容满面,拉着儿子的手喟叹了一番,只道:“返来了就好。”又看着新妇,眼里安静如水,并没有过量爱好,也没有不满,从腕上取下一只镯子交给她,说是晏家女眷家传的东西。
晏子钦立在船尾最后张望了渡口上纤细的人影,回身挑帘走近船篷,春岫从速把他肩上的雪沫子掸下去,将外套挂在一旁,免得被红泥炉里散出的热气化开,洇湿了衣物。
“啊!我揉到王安石的脸啦!你写的那些《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等等‘朗读并背诵全文’的文章害得我好苦,现在竟然见到幼年期间的正主儿了!”
小子钰把脸藏在晏子钦怀里,害臊地唤了声嫂嫂,把明姝也惹得一脸通红,用手去戳他的面庞,小孩子躲也不躲,只是内疚的笑着,仿佛另有些怕生。
小子钰一边扔沙包,一边道:“先生染风寒抱病了,给我放假。”
明姝半笑不笑道:“舒州呆了个把月,倒是把一颗心挂在高都头身上。”
可既然做了挑选,就该承担统统结果,倘若他先接受不住,明姝岂不是更无助了?
晏子钦一把抱过孩子,问了句:“钰儿,有没有听娘的话?”
内心有些郁结,不免叹了口气。
看着她如狼似虎的眼神,年仅六岁的“将来宰相”王安石惊骇地今后退了两步,却还是落入了怪阿姨的魔掌。
晏子钦用热水洗漱过,坐在床侧叹道:“毕竟是乡里,亲戚间亲厚,比我设想的好多了。”
少年道:“鄙人王安石。”
明姝含混着翻了个身,感受手被人握住了,又听晏子钦轻声道:“放心,我不会一向留在这儿的。”
晏子钦接过手炉,绕开狭划子篷里摆的满满铛铛的小桌、小柜,和明姝同坐在一张厚毛席子上,两人挨在一起,炉子里火光亮灭,照得二人脸上红扑扑一片。
书声琅琅吵醒了明姝的午觉,草草理了鬓发,迷含混糊出门看看天光,却见许安度量一摞书,领着一个面熟的孩子朝书斋走去,一身小红袄、毛领子,显得玉雪敬爱,看上去和晏子钰同庚,只是板着小脸,没有晏子钰那种天真烂漫,明姝问了一句:“许老伯,这位小官人是谁?”
晏子钦看她神情恍忽,低声问明姝:“她如何不大精力?”
杜和毕竟是大人,先发觉出晏子钦神采不对,藏起沙包,把小子钰往屋里一抱,呵呵道:“先让你哥陪你温温书,学完了再玩。”
抱着弟弟,携着娇妻,晏子钦来到正堂拜见母亲。
说实话,这里固然整齐舒坦,到底比不上衙门里,更比不上都城。当初说要同他共磨难,虽是至心话,可真到了这境地,却想着如果一辈子留在临川,的确是迟误人,特别是晏子钦的满腹经纶,莫非寒窗十载,一举夺魁,就是为了留在乡里做个教书先生之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