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小玲玲有些害臊地叫了一声,低着头,神采更红了几分。
“嗯,那是天然,不过可不是过两年了,本年入秋我就要去考秋闱,如果能落第的话,来岁开春还要到长安去考春闱和殿试呢。”徐明远点头笑着说道,看着柳三娘和小玲玲脸上由衷的笑容,也是感受内心一暖。这三年的相处,她们早已待他如亲人。
那刘姓墨客的脚步一顿,有些艰巨的转过身来,从怀里取出了几个通宝丢在了桌上,在世人的笑声中悲忿快步拜别。
徐明远顺手将方才倒的凉茶推到了曾清怡的面前,之前小玲玲拿过来的那壶凉茶曾清怡但是一口都没喝到。
“婶,你还别不信,曾清怡她是书院院长孙女这你是晓得的吧,你问问她不就晓得了嘛。”徐明远端起桌上的凉茶倒了一杯,指着站在一旁曾清怡说道。
柳三娘慢悠悠的拾起那几个通宝,有些对劲地说道:“就他那点道行,两句话就能噎死他。少他一个客人算甚么,我们店里可向来不缺客人,但咱不能让人家小瞧了,我这大话都放出去了,你可得给我考个状元返来。”
曾清怡在徐明远劈面坐下,听着柳三娘的话也是有些不晓得该如何回好,毕竟徐明远但是曾夫子带进书院的呢。曾清怡想了想,才是点了点头说道:“徐明远是进了书院。”
没等徐明远出声,小玲玲便是开口说道:“娘,你的面条可下了好一会了。”
听了柳三娘的话,那刘姓墨客神采涨红,一下子站起家来,手指按捺不住地微微颤抖,指着柳三娘大声说道:“你……你,你个妇道人家懂甚么,见利忘义的商贩,岂会懂书中圣贤之言,无知,愚民。”
柳三娘听此,轻叹了口气,有些怜悯地看着徐明远。
“糟糕,差点忘了筹办给你们做的冰脸。”柳三娘面色微变,赶紧把手里的铜钱揣怀里,快步走到灶台前,把锅盖翻开,把锅里的面条捞了出来。接着又是将面条浸入冰冷的井水当中,待到面条冷了以后,将面条捞出打散在洁净板上,淋上一些芝麻油,装入碗中,再倒入秘制的酱汁和调料,撒上葱花和切丝的黄瓜,一碗凉面便算是完工了。
“竖子焉知何为科举,觉得会帮人写几封家书便了不得了,十年寒窗苦读方有一线但愿,又岂是你入书院两个月便能考上的。”就在这时,坐在邻桌的一名穿戴半旧青色长袍的中年墨客冷哼一声,开口怒斥道,神采有些愤然。
徐明远赶紧给她倒了一杯凉茶递了畴昔,又是苦笑着看着柳三娘说道:“婶,你就别操心了,曾家但是剑南道的大族,我这一个没爹没娘的穷酸羽士,那里攀的上啊。青梅竹马,可不也得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嘛。”
“你小子便可劲吹吧,能进崇州书院的多是官家和富商少爷,剩下的都是极其聪明的读书人,就你这整天在街上闲逛,不时跟着道长出去骗吃骗喝的懒惰模样也能进书院?”柳三娘捞了捞锅里的面条,一脸不信地说道。
小玲玲被徐明远的声音惊到,小脸一红,赶紧点头道:“玲玲没想甚么呢。”
徐明远肩膀微微颤抖,差点笑出声来,柳三娘损人的本领但是一点都没退步呢,不愧于当年被西城的女人称作东城四大天王之一。而柳三娘护犊般的为本身出声,也是让徐明远有些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