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三百章 黄子澄的议论

我的书架

“现在的藩王就如同当年的情势,他们本来就以陛下的叔叔自居,轻视陛下。陛下如果削了他们的权势,他们又必然会挟恨在心,说不定会想着谋反来抨击陛下。而如果不将他们废为庶人,持续给他们封国,给他们军队的话,那实在就是给了他们造反的气力,如许以来,陛下就如同张飞一样,明显已经获咎了藩王而不加防备,怕是会有不测之祸啊。”

“本日的景象跟那次是何其的类似。现现在,先帝所封的藩王一共有二十多个,他们都握有重权,权势强大,特别是北边的九大攘夷塞王,一共握有我大明八十多万边防军,权势之强,历代未有,若想减弱他们,不得不采纳慎重的姿势。”

至于不附和削藩的大臣,朝廷中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朱允炆就不喜好听他们说话了,这也是人之常情,谁也不肯意跟话不投机的人谈天。

不管如何样,影响朝廷稳定大局的削藩大计就这么定下来了,汗青有他奇特的魅力,向来不会反复之前产生的事,之前的削藩都胜利了,而这一次倒是失利了。

“臣没有贰言。”方孝孺也对黄子澄的这番学说非常倾倒,刚才黄子澄一边说的时候,他就一边用手捋着本身的髯毛,听得如痴如醉,不断地微微点头。

齐泰见木已成舟,也就不再多说甚么,但愿黄子澄阐发的是对的,不要为了这件事引发甚么弥天大祸才好,也木讷地向朱允炆行了一礼,道:“臣附议。”

“哦?”朱允炆面前一亮,他很爱读书,也喜好跟有识之士纵论历朝历代的得失,这也是每个有志青年都喜好干的事,听到黄子澄提到《史记》,晓得他又要引经据典,心中的兴趣顿时勾了起来,脸上挂起驯良的浅笑,非常有兴趣地说道:“黄爱卿想起甚么故事了,不防说出来给朕与大师听听。”

朱允炆早就将这封信穿越给了他的三个亲信大臣,命他们谈一谈本身心中的观点。

但题目是朱允炆是君王,作为君王他在做出一件决策的时候就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去听取各方面的定见,特别是削藩如许的大事,如果他只听跟他定见分歧的人的设法,最多只能措置削藩这件事上的一些细枝末节,不去听一听反对者的定见,又如何能够晓得做这件事的风险与结果呢?

“现在燕王有功无过,没有遭到朝廷的嘉奖,反而起首被削,这会使得其他的藩王们如何想?他们会以为:连燕王这类没有涓滴错误,反而立有大功的人都被削了,我们还跑得了吗?基于这个心机,他们就会结合起来对抗朝廷,说不定就会造反,如许以来,朝廷所面对的局势就伤害了。”

朱允炆内心实在也很悔恨这些骄横犯警的藩王,但是一听到要将他们一下子废为庶人,内心还是格登了一下,这么做合适吗?不由地皱着眉头说道:“这……是不是有点太狠辣了些?”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朱允炆那么崇拜贞观之治,为甚么就不好好想想魏征这句话的意义呢?

齐泰是比较暖和的削藩派,他不主张过分刺激藩王,只想着能让他们不要威胁朝廷的权力便可,但是他晓得,颠末端这几天产生的各种事件,他已经在朝廷中没有多少话语权了,特别是跟面前的这两位比起来。

“陛下莫急,请听臣细细道来。”黄子澄微浅笑着,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站直身子,负动手,款款说道:“当年汉高祖打下天下来后,因为诸将争功不已,一时没有来得及大封功臣。有一天,他和张良漫步时,发明他部下的一群大将围在一起窃保私语,就问张良:‘他们都在说甚么啊?’张良说:‘他们在筹议着如何造反’,汉高祖刘邦吃了一惊,忙问为甚么。张良就说,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一起造反打天下,现在胜利了,你也当了天子,却迟迟不给他们封赏,他们当中有很多流言流言,有的说你是用心托着不办这事,以便能够独吞好处,以是他们想着与其被你耍了白干一场,还不如投奔到其他的诸侯王那边,好歹还能混个官铛铛。”

推荐阅读: 官仙     都市至强者降临     我是雷公     寒门贵子     萌宝找上门:妈咪,请签收     乡村暧昧高手     侠探颠先生     帝国宠婚:丑妻有点甜     罗天问道     我变成系统了     重生都市之最强仙人     特异档案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