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身后,旧部祖大寿、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宁远、大凌河要塞,清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以倾国之师,在大凌河将祖大寿紧紧包抄,十月间祖大寿不支投降。副将何可纲不降,被杀。祖大寿骗皇太极说可为满清去取锦州,但一到锦州,当即就守城,而后皇太极派大将几次打击都打不下来。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攻锦州、攻宁远,都无功而退。直到崇祯十四年三月,清兵雄师再围锦州,整整围攻一年,到第二年三月,先击溃了洪承畴十四万雄师,祖大寿粮尽援绝,又再投降。祖大寿到顺治十三年才死,始终未曾为满清打过一仗,大抵是学了《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旨,满清也没有封他甚么官。比之满桂、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等人阵亡捐躯,祖大寿有所不如,但比之其他的降清大将却又远胜了。

北京袁崇焕墓一向由佘姓先人看管,至今已历十七代,共三百七十二年,经历了明、清、北洋军阀、民国、日本军占据、民国、新中国几个分歧政权,但佘家始终忠心耿耿,子子孙孙,守墓不去。袁墓现在是在崇文门区东花市斜街北京市第五十九中学以内。现在为了驱逐二〇〇八年奥运会,崇文区当局要革新市容,决定“复建袁墓,拆迁袁祠”,告诉居住在袁祠中守墓的佘家先人搬家。佘家守墓人目前是六十三岁的佘幼芝密斯以及他丈夫焦立江先生、儿子焦平。佘幼芝佳耦当客岁香港“致群剧社”演出话剧“袁崇焕之死”时曾来香港,曾约我会晤。我很愿相见,对他们耐久对峙的忠义表示敬意,但我当时在杭州浙江大学教书,没有见到,很感遗憾。“袁崇焕之死”的编剧是白耀灿先生,脚本编得很好,导演与各位演员都很失职,传闻演出胜利,座无虚席,观众打动而欢迎。本年三月重演,可惜我仍因不在香港,未得赏识。

但是为甚么终究杀了他?明显,崇祯不肯认错,不肯承认当时误中反间计的笨拙。杀袁崇焕,并不是心中真的思疑他背叛,只不过要坦白本身的笨拙。以永久的卑鄙来粉饰一时的笨拙!

袁崇焕中进士的主考官韩爌,是东林党的驰名流物,袁崇焕在天启年间被魏忠贤逼迫而落职,韩爌很悲伤,因此堕泪。袁崇焕大为打动,赋诗一首,〈闻韩夫子因焕落职泣赋〉:“清算朝端志未灰,门墙累及寸心摧。科名到手同危事,师弟传衣作祸胎。得附青云能不朽,翻令白眼漫想猜。此身迟早知为醢,莫覆中庭哭过哀。”“醢”是斩为肉酱,汉高祖杀大功臣,常常将其醢为肉酱,赐给其他功臣以恐吓。袁崇焕自料本性梗直,迟早会给天子醢了,劝教员韩爌将来不要把我的肉酱倒在中庭而悲伤。不料此诗竟然成谶。他也常常想到“功成身故”的题目,以为只要用心明净,不必学张良那样明哲保身,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袁崇焕以为韩信不听蒯通的奉劝,不起兵造反是对的,虽给吕雉(高祖后吕后)用计杀了,但一死成名,是精确的了局。遗诗〈韩淮阴侯庙〉:“一饭君知报,高风振俗耳。如何解报恩,祸为受恩始。丈夫亦何为?功成身可死。陵谷有变易,遑向赤松子。所贵明净心,后背早熟揣。若听蒯通言,身名已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吕雉。”

推荐阅读: 长生证道     一品带刀太监     将门凤华     70年代知青养家记[女穿男]     重生之嫡女攻心计     穿错时空爱上你     龙魂影神     第一秘书     重活之完美时光     逆天重生:腹黑帝少的蛇蝎宝贝     国色生枭1     回档之无憾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