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俩人便行互辩。几句比武下来,那庾亮口齿聪明,岂是他这久居深门,只知闭门作画的人可比。未几时,便败鄙人风。
“哞……”
如此各种,有美有瑕,不一而足。
有人行于山腰,摆布皆是俊颜,他的右手,则牵着一个青袍小郎君。那小郎君长得极是神秀,一对卧蚕眉,傲视生风。双眼则似点漆,中有一点星透。唇薄似纸,开合即剪。登山极耗脚力,此时这小郎君额上渗着细汗,被阳光一辉,更见珠润。
刘訚跟着刘浓一起上的山,怕小郎君久站不适,便拿出早已备好的方毯,细细的沿着潭水,铺了一地。卫氏侍从则在其间摆上矮案,与各色吃食生果。刘浓去请卫夫人和朱焘先行落座,卫夫人抬眉深视他几眼,沉默落座。
突地,有人惊呼:“王公,快看!”
“小郎君,不成!”刘訚见他欲踏上飞石,从速在身后疾呼。
刘訚道:“小郎君,东西都备好了,你也坐吧。”
在场之人,都是世家后辈,对琴棋诗书画自幼便习,听得此语,皆是深有同感。而那庾亮一双精亮的眼睛,绕着刘浓打了个转,面上固然亦在笑,可公开里却泛着冷。刘浓一眼便已瞅得,顾作未知,只顾用心看卫合作画。
卫协正在穷索心辞,经他一扯,便附身下耳,得其私语以后,脸上喜溢于表,上前一步,举头道:“我也不与你辩论,我师承曹师,现便作画一幅,还是这《秋柳映潭图》。”说着,也不顾别人的目光,竟提起郭璞搁在案上的笔,重展画纸,便行描述。
另有一名朱紫,眯着眼睛一阵打量,抚着三寸短须而笑,眼目转向了青袍小郎君,笑问:“此子,譬之……如何?”
想到这里,心中蓦地生起一种心境,极想登高北望,制都制不住。悄悄走到了潭侧,引丛而远,来到一处悬壁之前。悬壁有飞石,突飞于深渊之上。崖前,则是极目广宽,山川大地都被一眼尽收,不远处的建邺城静伏于茫茫。略一转眼,便放目往北。
夜雨润无声,青草泛浅香。牛鸣皱皮湿道,人行蒙蒙薄雾。
素白美妇眉间微疑,朝身后的小郎君微一歪头,问道:“你熟谙?”
朱焘跟着刘浓而至,此时他已晓得这个素白美妇是谁,朝着卫夫人便欲施礼。卫夫人挑眉眯眼,却缓缓点头。
朱紫笑而不答,倒是那青袍小郎君,眉眼飞挑,一双眼睛大放光芒,似见到了极其猎奇之事。
作画之人叫郭璞,字景纯。郭璞好古奇,精天文、历算,极擅赋诗。最擅占卜,曾于王导占得一卦,为雷。说王导要被雷劈,需得西行十里,找株柏树,截取称身是非,放在枕头之侧。王导服从,公然,不出几日,那株柏树便被雷劈了,一时名声极隆。
刘浓已把朱焘认出,笑着答道:“他是石头城的朱府君,对刘浓多有帮携。长辈还请缓行,待小子前去见过,便来相寻。”
郭璞被王导僻为参军,庾亮则在镇东将军府任职,而他的老爹正在谋取会稽太守。
这时,上山之人,瞥见这里聚众而围。人皆有好观之性,便鱼贯而行,前来瞻观。未几时,潭边便围满了人。有人嫌站着不雅,便让侍从抬结案椅,摆上酒食,边看边饮边论。如此一来,大师纷繁效仿,幸亏这清潭四周皆是青草高山,又周遭颇广,方才气容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