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苦苦相劝,朱由检就是不听。李永贞返来,也跟着劝了几句,见没有结果,便回禀了魏忠贤。
许弘纲不信,魏忠贤拿出皇上的手书,只见一排歪歪扭扭的字,写的是“准朱诚连中三元”,并加盖了天启天子的私章。魏忠贤是司礼监秉笔寺人,掌管着天子的公章和私章,这章天然是不成信的。不过许弘纲是见地过天启天子的书法的,认出这歪歪扭扭的字恰是天启天子的手书。
王承恩见有马车、被子,又实在劝不动朱由检回家,只得同意。
各省贡院的格式都差未几,考生坐在一个一个狭小的隔间,朱诚的隔间是特地挑过的,离门特别近。贡院一旦失火,这是最轻易分散的处所。贡院空间狭小,人又多,极易失火,天顺七年(1463年)一次就烧死九十多个考生。万积年间,张居正奏请皇大将贡院由木板房改成砖瓦布局,防火性加强,但也不是万无一失。以是魏忠贤特地奉告许弘纲,给朱诚安排一个便于逃命的考房。
(尽力写作,尽力求票。书友们如果感觉这本书还看得下去,请用保藏和保举票来支撑。每次看到保藏和保举票上去了,我都感觉,我的对峙没有白搭。)
世人妒忌得眼里都要冒出火来,蟒袍是文武官员能获得的最大名誉。得了蟒袍,哪个不是拿回家供在祠堂里,逢年过节才穿出来显摆一下。看这朱诚,竟然穿戴蟒袍睡觉,的确是暴殄天物。
目送朱诚进入考场,朱由检仍然不肯走,道:“我要在这里等诚哥哥出来。”
“走一步,算一步吧。但愿这个朱诚有点才华,不要让我们太难堪,要不然又是一场南北榜案哪。”
世人不敢惊扰穿戴蟒袍的荣幸儿,回到后堂商讨。
世人齐齐打了一个颤抖。南北榜案产生在大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因会试时,考官们不明白皇上的表示,所录五十一人皆为南方士子,而北方门生则一个都没有。皇上大怒,将此事定性为考场舞弊,主考不是陵迟正法,就是放逐。
“大人如何办哪?”
许弘纲无法,只得承诺了下来。不过,他筹算看看朱诚的试卷再说,如果才华逼人,天然是按旨行事,但如果笔墨粗鄙,不忍卒读,那说甚么也不能点他为解元,只能做到不黜落他的试卷,让他吊在榜尾。
大明朝在乡试时吓得主考官颤抖成如许的,朱诚是第一个,也是独一的一个。先人谈到这件事,不由叹道:“朱诚,猛人也。”
朱由检看到魏忠贤送来的马车,心中大慰,道:“这魏忠贤公然像诚哥哥说的那样,是个好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