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庭外来,吹拂的廊下的旧竹枝啪啪作响。
恭王以目光表示他稍安,还是保持着先前的语速:“当年南境烽烟四起,那位侯尊之子亦奉皇命前去边陲平叛,初时在与小公主两厢共同下,倒也算是略有善谋,不枉其父清誉。只是叛军犹有高人一筹,连出奇略,浩浩雄师竟将侯尊之子生掳了去,局势将倾,彼时麾下诸多将才,皆无有退敌之法,公主三救而不得,故而只好败退,想来当时她犹煎之心,可想而知。”说到这里,他咳嗽了几声,停下来喝茶。
有清风拂过鬓间。李兰略有怔仲后,方展颜一笑,整小我竟带有一种朗月风清般的气质,完整不像他所说的话那般阴霾:“人如果敬我一尺,我自当敬他一百丈。可儿欺我一时,那……李某自当欺他一世!”
唯今之计,只能缓缓图之。
恭王稍稍闭了闭眼睛,脸上像是带了一副面具般毫无神采:“当时南境雄师镇守楼兰,一应战略诸将皆有备案,又岂可遑论堂堂侯尊之子呢?此人生来娇纵且本性怕死,未经几番折磨便将公主所扼守的寒岭设防出售了叛军,导致公主与三万天子近卫落入稍有不慎,便会全军毁灭的境遇。当是时,若不是小公主聪慧蕙兰,自退守寒岭后,便动手窜改设防,后又有南境缓军杀至,方解此危。但饶是如此,三万将士几近毁灭,便是小公主也身负重伤。当年平叛此难,竟在敌军大营发明了那位侯尊之子,虽遭折磨倒是未死,被亲军带离楼兰而归朝廷。”
恭王向他微微点了点,侧过脸,将目光从他独一的听众脸上移开,投向了万里无云的天涯,不疾不徐隧道:“话说某国某朝,有一侯尊,手握雄兵镇守西陲,一贯深得皇宠,信赖备至。其独子则是宿留帝都,最是娇纵张扬,熟谙了很多皇室宗亲的孩子,此中便有一名天真烂漫的公主,年幼他一岁,两人常常在一起嬉闹。太皇太后见他们两小无猜,故而私行做主为其三结桃花誓。若按皇家常例,应是早已添居为驸马了。但时价邻国突发兵强兵犯北境,当朝天子不得已而御驾亲征,导致南境属国扰乱,朝无良将,尽皆哀哀无依。当时援兵未到,情势危急,小公主临危受命统御三万天子近卫,共同南境守军连番血战后,竟被她稳住结局势。先生,你说这位小公主,是不是一名当世奇女子?”
当年烽烟四起的南境楼兰之战,因副将出售寒岭设防,令三万近卫驱入死地,全军被围,骸骨难寒,这便是云阳心中郁结的本源。本应执手偕老的漂亮檀郎,竟回身相负于她,即使统御督卫三万,即使公主身份世人畏敬,也难抵她日日煎熬,四顾茫然,无人予她相思方,无人满头杨花共白首。如此撕心之痛,切骨之仇,却叫她如何不怨?如何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