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望一眼,都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李世民本身就组建过天下闻名的“玄甲军”,恰是可骇的重甲马队,在疆场上何尝一败,以是李世官方接以燧发枪的能力与玄甲军的重甲停止对比。
如此看来,韩东时所假想的燧发枪队一旦成真,足以对疆场上统统的重甲兵种都形成庞大的杀伤力。
“某虽未曾参军,但二位大人一看就久经军旅,只要听我申明战术战法,天然能分得清是否好用,对吧?”
韩东时已经猜到了李世民的身份,获得他这一句承诺,燧发枪就不会白白藏匿,乃至他还能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当然了,他也不会只是看到韩东时的一次射击,就真的迷住这类新兵器,非常详细地问起它的能力,利用体例,另有制造体例。
韩东时设想出燧发枪确切是让人冷傲于他的天马行空,但是他毕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疆场,还是想得简朴了呀。
如此一来,韩东时即是为大唐立下“军功”,真能通过这类兵器建功,乃至有机遇封侯!
作为一种长途兵器,假定没法包管它的射中,如何能在疆场上阐扬充足的能力,又如何能让弓手们为之信赖呢?
“砰砰”两声响起,幸亏李世民已经早有筹办,不然还是会被吓在大跳。
非论是它的能力,还是射击之时节俭力量,乃至是那种庞大的声响,在疆场上都能起到庞大的感化。
“别的,我观它方才阐扬的能力,只怕当世没有任何重甲能挡得住!”
李世民利用的燧发枪不但射中了草人,并且直接把草人的脑袋轰烂,显现出惊人的能力。
他细心地把列队射击,在疆场上以射击密度弥补精度不敷,只要他们的阵型完整,“排射”的能力将远远赛过浅显弓箭手。
以是,他对韩东时的质疑按常理来讲还是挺有事理,是对大唐军队卖力的表示。
“燧发枪?好古怪的名字……”
换成李世民本身,也会更加信赖他在疆场上利用多年的弓箭。
“韩县令未曾上过疆场,或许并不清楚,如果在二三十步的间隔上,都没法包管兵器的准头,恐怕它难以大范围采取。”
李世民本来非常欣喜,但是看到长孙无忌的“变态”表示以后,也敏捷沉着下来,神采有些凝重。
韩东时所说的齐射在疆场上并不算少见,此中的事理也非常易懂。李世民很轻易就能设想到那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