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我的书架

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而至也,此为小逆。

(87)亡血家,不成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疯者,以热鄙人焦,少腹当?革更?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以是然者,以太阳随经,淤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当者,大便当?革更?,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成发汗。何故知然?以荣气不敷,血少故也。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成发汗,当自汗出乃解。以是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革更?,小便倒霉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当,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以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推荐阅读: 大清隐龙     万界独行者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重生之驭夫有道     我不是公主     锦绣田园:系统很逆天     太古佛魔诀     最强手机系统     随身空间:极品农女泼辣妻     两界第一人     禁仙之门     战神的实用生存指南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