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天然。我今发明是人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人缘性 既非天然。必是人缘。人缘之义无常生灭。此有彼无。体非周遍。岂同觉性湛然常住美满十方。行相相违。故如此何合人缘性 二正破二。一破因义二。一征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四境相违。一三互阙。为因不成 二破缘二。一征
佛言。阿难。我说人间诸人缘相。非第一义 说第一义。故非诸相。今以世谛人缘难堪。如说镜体洁白以像不同难堪。于理如何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抚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人。无上法王是实在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变动。慑惧也。人间王者尚无二语。何况法王亲证而说。故云如所如说。佛有五语。谓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无伪曰真。称理曰实。稳定曰如。表情呼应曰不诳。悬见已然曰不异也。知时知机应根而说。岂同外道不死矫乱。四种矫乱。至下当辨。此意所明。是非双离。表情俱融。显真妙体无戏论相。故令谛而思惟。不须心辱哀慕三会通二。一文殊旁为叨教三。一叙其不悟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真见自体尚离见相。无体可得。岂令见用照所及乎。又见体尚无体。岂及有见用。又所觉之妄。尚无有体。能觉之见岂能及乎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天然。我说人缘非彼境地 毗楞伽此云能各种现。佛于彼山。为大惠菩萨说楞伽经。明诸人缘。破彼外道执天然见。人缘之义非是外道所知境故 三双结请开示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若无明相名不见者。暗时无明应不见暗。若实见暗。只可说无明相。不成说为无见也 二反难
唯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像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此中间无是非是 阿难前云无是见者不过见者。如来一一印许。意令于真法界达无是非。及至魂虑变慑。又嘱汝谛思惟。深欲令了法界一相。文殊愍众。请佛明示。此见与缘元是何物。无是非相 二如来正与会通三。一显诸法唯真是非双绝
阿难。吾复问汝。诸人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征问世谛见与不见之由 二别答双难二。一答
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实相无相。即见无见。识劣智昧。没法空慧。如何通达。故惩恶思不怠。大行可庶几矣 二酬请广释三。一承前置请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明暗自有相陵。见性未曾挪动。斯则见相见暗。俱名为见。不成说言见暗之时名为不见 三会通二。一结显会通三。一会前见性非他所成
此见及缘 虽如幻华本无其体。世俗谛中说名根境。即亦名为化名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故故。如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本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先答无是。若立是者。即须对非便有二相。故云则二文殊。次答无无。若立无者即成断灭。将何名为真文殊体。但于真体无是非相。亦不成说真体全无。见之与缘亦复如是。同是一真故无二相也 二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