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已伏欲惑。故云欲习既除。得上初禅放心闪现。故云离欲心现。此结上也。于诸下正明此天。于定共戒爱乐随顺梵行成绩防非不失。此则兼护律仪净戒成德匡弼梵主。故名梵辅 三大梵天
统统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以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行胜于前。故云统统时静。应触者。应谓呼应。触即欲境。尚犹顺而从之。故云未能违戾。命终渐胜。故生此天。上升精微等者。即约平生补处菩萨所居器说。以同名兜率故。此云满足 五乐窜改天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此之六天。身有光亮。飞翔安闲。寿命长远。渐增渐胜。分歧下之人趣。故云形虽出动。又人趣杂类寿命短促。迁变不常。天之福命卒难动摇。故云出动。另有欲境相遘。故云心迹尚交。若至定地永无欲对矣
二色界者。以此界中依正二报色法殊胜。从胜为名也。通名梵世者。梵是净义。离欲染故。禅所生故。异散动故。此界总有一十八天。若俱舍云。三静虑各三第四静虑八。即除无想也。依大众部。与今经同。即加无想 文三。一总指
阿难。诸人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间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以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不求常住即不修改觉也。无定力故不能舍爱。有善戒故心不流逸。善根力故心澄身明。此则澄莹欲心产生明性。此性命终。生须弥半。邻日月宫。统统天众皆此天管 二忉利天
光光相然。晖映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畴前少光。更发多光。光相转增名光光相然。光相圆明映十方界。境随光净遍成琉璃。由定渐增。定光发照必无涯际。名无量光 三光音天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初二句蹑上。披音下正明此天。谓披能诠之教表现所诠之妙理。成所行之妙行。由是三慧既发妙乐攸通。定慧过前支林转胜也。言寂灭乐者。灭前喜相而生净乐。以喜相粗动此异熟乐恬怕沉寂。故名寂灭。定相犹劣。故名为通。始得此乐未广周遍。名为少净。净亦静也。有处亦名少静天故 二无量净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以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亮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亮。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未离欲心。逢境暂遘渐薄于下。故云去无思忆。逢欲犹交。故云动少。去无思忆。故云静多。斯行又增身则又胜。故生时分。焰摩云时分。此是空居初天也 四兜率天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改觉。别得心机。寿千万岁。停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循环妄图。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心机谓长生之理。即上十种修炼之法也。言人中者。以仙趣无别总报。即于人身总报果上。加之前来十种修炼。转成仙也。妄图不真终随业坠 六天趣二。一列释诸天三。初欲界二。一列释六。初四天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