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 若此物处见精。定是我之真性。显是此性在我面前已离我体。此面前见既是真我。当今身心须不是我。复是何物 二难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切指陈。何者是见 见性若在汝前。便同物像。可指见性如何 三以理推征
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窦孔穴也。若执夹令见断。应可接之令见相续。若相接者应有续迹 三会通二。一迷心执境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各种形像。不过前尘别离留碍 别离者不同也。或可前尘留碍便是所别离之境 二敕拣
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只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各种像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所指物像既不是见。反应非见。若了唯真。更无是见非见。以不了故随语生执。洎乎征诘。罔知所从。向下会通皎然可见 三答释不知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停滞 得初果证。方断别离。故云未得无漏。自无定力。假他而见。故云承佛神力。借通令见者。意欲阿难信知本身见之真用有如果也。色界之首梵众梵辅大梵俱名初禅
汝见八种。见夺目性当欲谁还 能观八种之见。名为见夺目性。既非缘生。当还何所。岂同八境各有所归 二释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极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目观手指但见缘尘。于诸物中不辨是见 二引他况已
现在身心别离有实。彼见无别辩白我身。若实我心。令我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 若以现理而推。今此身心实有别离。缘于境地。彼在前见。且无别(彼列反)识辩白我身。彼若实我至心令我见者。彼既真我。我应非我 三结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精见离统统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当中无是见者 既不能于物中辨出见性。斯则所指咸物无因而见。既无是见应即非见。故下征之 二征此有非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天然非物。云何非汝 此文之意。展转结归都有五重。以显阿难见性。经文存三。而隐二意。若具论者。合云。若不见吾不见之处。亦不见吾见处。既不见吾见处。吾见天然非物。吾见若非是物。汝见亦非是物。汝见既非是物。云何非汝真见 贰表情更观混乱破三。一正破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人间不成安立 又若汝执见性是物。亦应彼物便是于见。如是则应汝见物时。物亦见汝。斯则人物如何辩白。物体见性天然混乱。物便是汝。汝便是物。人间统统俱不建立。如何名为安立谛耶 二显是
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 方器中空若定方者。撤除方器别着圆器。此处虚空应无圆相。若言虚空不定方者。显是方器无方虚空 三合显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 初地见百佛土。二地见千天下。乃至十地见无量不成说佛刹微尘数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