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虞、夏、殷、周
四科:孔子门徒的四种科目,即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四德:易以元、亨、利、贞为四德
五常:五种品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三论:汉朝初年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二皇:伏羲、神农
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岁寒三友:松、竹、梅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
二丽:日、月
四关:指关中的函谷关、武关、散关、萧关
儒家以孝、悌、忠、信为四德
佛教分一个为热时、雨时、寒时
二典:尚书中《尧典》、《舜典》合称
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
农历正月月朔,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元
花为三元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天、地、人之正道
三朝:农历正月月朔,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朝
四雅:梅、兰、竹、菊
指人的耳、目、心、口
曾祖、祖、父三代
三极:天、地、人
四美:治、安、显、荣
四业:诗、书、礼、乐
伏羲、神农、女娲
前人以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
科举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叫三元。明朝又以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点、探
阴、阳
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音、味、文、言
三牲:祭奠用的牛、羊、猪
二傅:太傅、少傅
二伯(bā):齐桓公、晋文公
唐朝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天皇、地皇、人皇
二氏:佛、道二教
三监:指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
三木:古刑具,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
真书风行前,古文、篆、隶称三体,厥后真书、行书、草书也称三体
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为三传
三伏:农历中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二后:周文王、周武王
四角,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天皇、地皇、泰皇
2)孙子解为智、信、仁、勇、严
仁、义、忠、信
伏羲、神农、黄帝
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祖、父、子三代
三灵:天、地、人
三圭:指诸侯五个爵位中的公、侯、伯
二极:南极、北极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五代:指五个朝代,1)黄帝、唐、虞、夏、殷
三冬:孟冬、仲冬、季冬
四大:玄门以道、天、地、王为四大
四种体裁名,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公:周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指五伦,君臣、父子、兄弟、佳耦、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干系
三晋:战国时的韩、赵、魏
三经:易、诗、春秋
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三司:当代的三个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也称三公
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亲:父子、伉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