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的骗小孩子!
杜大婶瞥见,赶紧递上条洁净的布巾,对着丈夫笑说:“你这是下地去了,还是上山打野货去了。呵,这两只小东西可真肥啊!等会我拿那生姜、蒜末、辛椒,给你闷一锅下酒。”
说完,她便去看两个女儿。
屋内,柳惠正和妮妮趴在桌前,就着暗淡的天气写字。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大家手里都提着长长的羊毫,一副实足当真的模样。
她正要拿火石把桌上的油灯扑灭,妮妮头都不抬,只急声说:“娘,娘别动。我正和姐姐比赛呢。”
这糯糕是细糯米粉与精米粉、牛乳、绵白糖等一起做成的,闻着有股乳香和甜味,吃着也满口绵软。只是柳惠喜好吃硬的,杜大婶便将糯米粉掺的多一些,另有另染了红、黄、绿、紫四色的饼胚。
家里人普通在家里都称柳惠大女人,妮妮二女人,只要到了内里或是与柳家的人在一起时,才按家属排序称呼。
柳娘子一见这果子,起首想到的是远在落月山上的柳宗元。心疼他一人孤身在外,又要操心神读书,便想将这些全都给他送去。又想到,他曾说过,八月十五时会返来过节,就又按捺住性子耐烦等着。只拿出两个,给柳惠和妮妮两个小人儿尝鲜,本身一点味儿都没挨着。
杜老迈真是把心都丢在了那地里,回了家,只仓促的洗了个澡,去了身暑气,窝在厨房里扒了三大碗杂粮米饭,就又下地去了。只是走时,一手提着先前的草叉,一手手里提着个不大不小的篮子,内里装着一碟子酱肉、一碟子卤的新花生米、一大土陶钵闷野兔肉,一碗米饭、一锡壶烈酒。那碟子酱肉和卤新花生米是柳娘子特地叮咛牛三家的给杜老迈做的,以慰他干活辛苦了。
牛三家的嘴最甜,立即接嘴说道:“那是奶奶您忙没时候。偏生我们女人又赶着百谷归仓的好时节,真真是个有福的,一辈子吃穿不愁。”
“嗯,妮妮的字也大有长进呢。”她又朝柳惠看去,笑说:“看来把你们关在家里也不是好事,起码你们这字是越写越好了。我看,再练练,等你们爹爹返来,就能交给他看了。”
一整夜是很冗长的,又只要杜老迈一人守着,白日他还要干活,体力和精力上不免要差些,加上早晨的时候长了,人也很轻易饿。
她排闼走了出来。“都看不见了,怎不点个灯。”
这里的民风是只要家里的孩子过生日,拿出待客用的东西就要点点儿红色,意为喜庆、吉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