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封叹道:“何璠出身庐江何氏,本是庶子,却自幼好学,文武全才。入仕后更是凭一己之力为楚安定荆南之乱,遂封疆裂土,位列三公,现已是庐江何氏世族之主。观其治军,确有过人之能。”
陈封道:“哦?璧城说说看。”
“诸将听令。”陈封大喝道。
中午初,郑军全军尽出,于晴川正路之上排布两个风雅阵。赵广、文越为大阵主将。辕门前建一七尺高台,台上竖起柘黄色大纛。陈封、陈肃、秦玉居台上观阵。
陈封沉吟很久方道:“确是奇策。你二人可依璧城之计,可立大功。”
秦玉道:“我军本日主攻北城,只因北城一无瓮城,二阵势陡峭,利于攻城,因此楚军三千军马皆守北城。我料楚军也只要这三千军马。明日白日可歇息一日,夜间聚齐人马仍攻北城,以千报酬一队,共分五队,轮番攻城。却不必过于孔殷,稍有伤亡便缓一队人马持续攻城。如此一来,楚军不知我攻城人马多少,便不敢出城迎战。后日也是如此,两日攻城下来,楚军定然放松对其他三面城墙守备,专守北城。三今后仍旧夜间攻北城,却留两千人马去偷攻西城,楚军守城兵马不敷,救济不及,必可攻陷应州。这本是声东击西的小计,但我军明日堂堂皇皇撤兵,楚守军觉得我攻城兵少,定然忽视粗心,再者,我连攻三日北城而不下,他以我不过如此,定然放松防备,是以偷袭西城之策定可胜利。”
这晴川因阵势陡峭,无险可守,向来不被兵家所重,在行军舆图中并未标出,但在赵具所赠舆图中却清清楚楚绘出,是以陈封虽未曾踏足其地,却有如亲临。
陈封呵呵笑道:“璧城不必如此自责,你的战略虽有思虑不周之处,攻应州这风雅向是不错的,彼时也是最好之选了。你只是从未上过疆场,于疆场之上诸多细处不甚了然罢了。初出茅庐有此见地,便是多少人间名将也不及的。今后璧城多历练一番,必可成当世名将。”
秦玉道:“我也甚为叹服。初时我只道人间名将不过尔尔,战阵之间摧之易如反掌,竟而大言不惭向制司出运营策。如果我领军,现在已一败涂地了。幸得制司早已虑及此节,不然我以身领罪事小,将士们白白丢了性命,倒是我万死莫赎了。”
“嗨。”诸将齐声回应。
秦玉忽道:“我有一策或可攻陷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