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翊列好阵,却见燕军毫无来攻之意,瞬即会心。千灵卫与青鸾卫普通有两万雄师,燕军却只遣出五六千兵马来迎战千灵卫,那必是将雄师集合在右翼,迎击青鸾卫了。右翼兵少,便主守,以期拖住千灵卫兵马,右翼却能够众敌寡。
燕军将士跟着鼓声从喉中收回低吼,鼓声异化着吼声,阵容骇人,有如上古巨兽来袭普通,郑军将士闻所未闻,不由从心底涌上寒意。
两军立足张望也只半晌,郑军鼓息,随即燕军鼓声即起。初时鼓声顿挫,其声如锤击铁砧;垂垂连成一片,有如滚雷暴雨,向四周漫延开来,竟将燕军大阵尽皆覆盖于鼓声当中。
两军抵近,郑军将士方才看清,燕军火线将士竟皆是披甲步兵,这倒是前所未见。动静报到中军,高欢也是大惊。
鼓声未止,燕卒却没了吼声,随箭矢落下,惨呼之声沸腾而起,倒是两军皆是。箭雨如织,纵有盾甲护身,也终有疏漏,中箭在所不免。
鼓角争鸣,旗号乱舞,燕军将士齐迈开步,向郑军缓缓行来。步声隆隆,六合动动。燕军步地漫野铺展开来,虽是行进,却分毫稳定,郑军阵中竟无人识得是何阵法。
左路青鸾卫,右路千灵卫缓缓进兵,从摆布两翼逼近燕虎帐寨。但左路青鸾卫两万兵马全数进兵,右路千灵卫却分作前后两队各一万兵马,前队打击,后队策应。
先是四路各一万兵马超出易水,在北岸摆开步地。但见不远处有燕军旗号,却不见燕军禁止。四路郑军不急于打击,只缓缓前行,让开火线之地。辰时正,郑军火线四万兵马也超出易水,达到北岸。
一眼望去,却不知有多少兵马,但见旗号如乌云普通,黑压压遍及田野。本日天气本来阴沉,又有这铺天盖地的燕卒,六合间更无色彩。
郑军青鸾卫两万雄师早排好冲轭阵,高欢亲居中军,马队保护两翼,缓缓前行。距燕虎帐寨三里,便见火线燕军也已布阵等候。
军令传下,刷的一声响,中军三千弓弩手齐张弓搭箭,斜上举起,其他将士各自将长矛挺起,也是整齐齐截。郑军兵士虽为燕军阵容震慑,却毕竟也是精锐之师,处变稳定,号令严明。
郑甲士马浩繁,前后相距不远,只得摆布摆开,四路兵马几连成一线。但步地过于扁平,没了纵深。
三人又计议多时。到了次日,又唤四将到中军构和,直议了一整日,方才议定战法。
燕军皆打皂旗,黑压压看不清有多少旗号,又因是在平原之上,一眼望不尽燕阵,竟看不出有多少兵马。只看这步地大小,孙翊心中悄悄预算,约莫只五六千兵马。
两军靠近,鼓声愈烈,一枝响箭划空而过,却不知是哪一方先射出,但随即两军箭矢一齐射出,在空中交叉,落入敌方阵中。
想到此处,孙翊已得空细思,便即传令,命麾下将士摆雁形阵,筹办打击,又命后队兵马筹办随时策应。
此时郑燕两军相距已不敷三里。
随即中路天璇卫、天枢卫两卫兵马合二为一,合兵一处。天璇卫在前,抵近青鸾卫为策应,并为中军,陈封、乐籍亦在军中。天枢卫居后,程备居中批示天枢卫众将士安营扎寨,修造营栅。
右翼千灵卫由孙翊亲身带领一万兵马突前,直逼燕虎帐寨。只见燕营之前早排挤一队兵马,列成步地,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