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端道:“政事堂议了几次,都觉得卢象山是伐蜀主将不二之选。”
郑帝道:“象山说的乃是正理。昔年汉昭烈帝为报关云长之仇起兵伐吴,只因担搁久了些,便被世人诟病,朕焉能重蹈复辙。伐蜀之事刻不容缓,卿等极力去筹措,当在十一月之前起兵。至于被服、军火,政事堂也要极力做去,被服要在出兵之前备好,教将士们带上赶路,东西须在本年内送到汉中,如许光阴便充盈些。宜直,你要警告那些蛀虫,如果在这上面还要剥削,那便杀几个以儆效尤。粮草之事不成骄易,虽说汉中、关中存粮丰足,却也要有人专负其责,汉中与秦凤郡要各设一个督粮官,战事期间,各地粮草,要可着伐蜀将士。汉中督粮官,便由汉中转运使申济兼任罢,至于秦凤,你们政事堂再议一下人选就是。粮草若担搁了,便拿督粮官问罪。”
袁端应道:“是,臣等定当极力去做。陛下,卢象山与陈崇恩方略当中,皆有遣兵驻守燕、楚、代边陲之事,然若遣重兵,我梁都兵力便不敷。这事臣等一时未商讨出对策来。请陛下明鉴。”
郑帝看了一眼袁端,又看了一眼卢豫,说道:“你们不要过分于拘泥了,梁都虽大,莫非只要十万雄师才气守住么?莫非五万人马便守不住?只要能守住十天半月,各地的兵马也就到了。伐蜀要倾我大郑举国之力,梁都担些风险也是该当的。本日朕给你们交个底,拱卫梁都不得少于五万兵马,如何?其他你们放心大胆做去,不要怕错,不要怕担责。”
喜好兴亡云烟事请大师保藏:兴亡云烟事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郑帝道:“嗯,朕晓得了。崔言说说。”
袁端道:“禀陛下,臣等构和多次,又咨询过陈崇恩伐蜀方略。陈崇恩之见,与卢象山方略大抵不差,只仓促间不及卢象山详确全面。臣等政事堂几个臣子皆附和卢象山之方略,伐蜀之战势在必行。臣等觉得,便如卢象山奏札中所陈,伐蜀当起十万兵马,现在汉中已有五万,还需从都中调拨五万兵马。这十万兵马所需之粮草银钱便不是小数量。所幸这几年国库丰足,倒也对付得战事开支。汉中存粮颇丰,足以支应十万雄师半年用度。如果战事拖延日久,关中粮草也可运往火线。只是现下已将入冬,臣等还要筹办将士御寒被服,这便需一些光阴。再者,汉中驻军虽已多年,只是以震慑蜀军为主,却并未筹办攻城东西,现在要伐蜀,势需求攻城,若无攻城东西,只怕劳而无功。营建攻城东西,又再千里迢迢运往汉中,又要一些光阴。是以臣等觉得,伐蜀虽势在必行,然若本年内便起兵,似太仓促了些,不若来岁开春出兵,臣等筹办起来,光阴充盈些,也能更完整些。请陛下圣裁。”
宋质应道:“是。臣与袁公及政事堂诸位同僚确是议过多次,臣等皆觉得卢象山堪当此重担。一来卢象山乃我大郑禁军将首,亲身统兵伐蜀,方显我大国堂堂之器;二来昔年卢象山也曾久镇汉中,这番取蜀方略只怕在心中已运营多年,自是对蜀国地理情面熟知于心,本日取蜀方略又是卢象山奏议,自是胸有成算;三来汉中现有我大郑虎贲军两卫人马,如果遣别个年青将领前去,臣只怕难以镇住这些骄兵悍将。陛下,臣觉得,唯有卢象山统兵方能稳操胜券。臣身居中枢,只愿伐蜀之战顺风顺水,这是臣的一点谨慎思,请陛下明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