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人生只要科第一事,最是暗中,没有甚定准的。自古道“文齐福不齐”,随你胸中斑斓,笔下龙蛇,如果运气不对,到不如乳臭小儿、卖菜佣早落第甲去了。就如唐时以诗取士,那李、杜、王、孟不是万世推尊的诗祖?倒是李杜俱不得成进士,孟浩然连官多没有,止百王摩诘一人有科第,又还幸亏岐王帮村,把《郁轮袍》打了九公主夫节,才夺得解头。若不会趋奉钻刺,也是不稳的。只这四大师尚且如此,何况别人?及至诗不成诗,而当代上不传一首的,当时登第的元很多。看官,你道有甚么清头在那边?以是说:
李君得第授官,自念繁华功名皆出仙兄秘授谜诀之力,思欲会晤一面以谢恩德,又要细问毕生之事。差人到了华阴华山,各处看望,并无一个晓得这白衣人的下落。只得罢了。今后官吏对劲,并无甚么急事可问,这第三封书无因得开。官至江陵副使,在任时,一日忽患肉痛,少顷之间晕绝了数次,危迫特甚,方转念起第三封书来,对老婆道:“本日性命俄顷,可谓至急。仙兄第三封书能够开看,必定有救法在内了。”本身起床不得,就叫老婆灌洗了,虔诚代开。开了外封,也是与前两番一样的家数,写在内里道:“某年代日,江陵副使忽患肉痛,开第三封。”老婆也喜道:“不要说光阴相合,连病多晓得在先了,毕竟有挽救之法。”赶紧开了小封,吃紧看时,只叫得苦。元来比先前两封的字越少了,方才止得五字道:“可措置家事。”老婆看罢,晓得不济事了,放声大哭。李君笑道:“仙兄数已定矣,哭他何干?吾贫,仙兄能指导富吾;吾贱,仙兄能指导贵吾;今吾死,仙兄岂不能指导活吾?盖因是数去不得了。就是当初富吾、贵吾,也元是吾射中统统之物。前数清楚,止是仙兄前知,费得一番带路。我今思之:平生应举,真才却不能一第,直待时节到来,还要遇巧,假手于人,方得成名,可不是数已前定?天下事约莫强求不得的。现在官位至此,仙兄判定已决,我岂复不知止足,尚怀遗恨哉?”遂将家事一面措置了当,隔两日,含笑而卒。
贫子衣珠虽故在,若非仙诀能够符。
这回书叫做《三拆仙书》,劝说世人看取:数皆前定如此,不必多生妄图。那有才不遇时之人,也只索引命自安,不必郁郁不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