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及天明,已在潞河,离家有百十里了。撑开眼来看那舱里同坐的人,不是杨二郎,却恰是齐化门外的郁盛。莫大姐吃了一惊道:“如何倒是你?”郁盛笑道:“那日大姐在岳庙返来途中,到家下小酌,承大姐不弃,赐与欢会。是大姐亲口约下我的,如何倒吃惊起来?”莫大姐呆了一回。细心一想,才省起前日在他家吃酒,酒中淫媾之事,厥后想是错认。把实话奉告了出来。醒来记差,只说是约下杨二郎了,岂知错约了他?今事已至此,说不得了,只得随他去。只是怎生发付杨二郎呵?因问道:“现在跟着哥哥到那边去才好?”郁盛道:“临清是个大马头去处,我有个仆人在那边。我与你那边去住了,寻买卖做。我两个一窝儿作伴,岂不欢愉?”莫大姐道:“我衣囊里尽有些本钱,哥哥要营运时,足可生发度日的。”郁盛道:“这个最好。”今后莫大姐竟同郁盛光临清去了。
一个醉后掀腾,一个醒中摩弄。醉的如迷花之梦蝶,醒的似采蕊之狂峰。醉的一味兴浓,担承愈勇;醒的半兼趣胜,玩视偏真。此贪彼爱分歧情,你醉我醒皆妙境。
郁盛就去雇了一乘轿,把莫大姐竟抬到魏妈家里。莫大姐瞥见魏妈妈笑嘻嘻相头相脚,只是高低看觑,大刺刺的不非常欢迎。又见很多粉头在面前,内心道:
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畴前作事,没兴齐来,
莫大姐进得门来,郁盛邀至一间房中,只见酒果肴馔。摆得满桌。莫大姐道:
恰是:
话说宋时南安府大庾县有个吏典黄节,娶妻李四娘。四娘为民气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骚后辈,暗里来往。向与黄节生下一子,已是三岁了,不肯收心,只是贪淫。一日黄节因有公事,住在衙门中了十来日。四娘与一个不知姓名的奸夫说通了,带了这三岁儿子一同逃去。出城门未几路,那儿子见面前风景陌生,哭泣不止。四娘好生不便,竟把儿子丢弃在草中,自同奸夫去了。大庾县中有个手力人李三,到乡间行公事,才出城门,只听得草地里有小儿哭泣之声,急往前一看,见是一个小儿眠在草里,擂天倒地价哭。李三看了心中好生不忍,又不见一小我来睬他,不知父母在那边去了。李三走去抱扶着他,那小儿半日不见了人,心中虚怯,哭得不耐烦,今见小我来偎傍,虽是面熟些,也倒忍住了哭,任凭他抱了起来。元来这李三未曾有后代,瞥见欢乐。也是合当有事,道是天赐与他小儿,一径的抱了回家。家人见孩子生得清秀,尽多欢愉,养在家里,认做是自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