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溪竹转头看去,只见明黄的帷帐后借着日光透来一个矗立苗条的人影,走路的姿式与京中纨绔那一摇三幌的顽主姿式倒是有天差地别,不显轻浮倒显厚重的沉稳,那是与生俱来的贵气与天潢贵胄的朝气。
固然陪太子读书古往今来都不是甚么好差事,但是这也无毛病蒋公子一起读出了真才实学,更无毛病某些人将圣贤书都读进了狗肚子。
是以承他衣钵的太子无事可做,安安生生地做个守成之君仿佛又太没应战性,只好卖力在他爹给他留下的乾坤乱世里胡作非为的作天作地。
但是李承祚命好,这“幺蛾子”并非本身不想出,而是出到一半就短命了。
军机处的名字听着挺威风,实际就是养心殿内右门外的烂板房,值房的门道更是埋没,一条小窄路黑黢黢的隐在后檐墙与宫墙之间,像方才那跑两步都气喘的富态官员王大人,每次扭着那身宽体胖的贵体从这巷子穿过,前面的人都免不了替他捏一把盗汗――怕他卡住在这扭头都嫌困难的巷子里。
之前说了,李承祚是嫡非长,在先帝的儿子里排行第二,上面的皇宗子固然是庶出,但是母亲林贤妃的母家彼时正失势,也是都城望族。
先帝本就对这嘴甜人帅的宝贝儿子满怀惭愧之心,经常带在身边教诲,之前哪怕李承祚出错,也是打不舍得动手,骂不敢大声,总感觉太子还小总能够教,但是比及先帝终究发觉太子李承祚脾气有异的时候,李承祚已经茁壮生长为了一个别出机杼的混账,软硬不吃不说,仿佛还奔上了随时筹办丧权辱国的昏君之道。
但凡是个天子,先不说他英不贤明,那股子倔驴一样的气质老是一脉相承的,详细表示出来,就是果断不肯受人摆布。
他也很忙,忙着游手好闲――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京中败家子儿中的俊彦,让人戳着脊梁骨嫌弃之不学无术。
先帝这才后知后觉地传闻太子早就在都城远扬的“盛名”,毫无前兆的发作了雷霆之怒。
老天爷就是这么不公允,读书做人样样拔尖儿的劳心劳力,每天忙东忙西地恨不得为这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那本该保护这万千百姓的正主儿却在混吃混喝花天酒地的安享这乱世承平。
帷帐一掀,一身龙袍的青年笑容慵懒,未着与龙袍相称的冕毓,只是划一地用玉冠束起,勃发的英姿在金砖铺就的宫殿中烨烨生辉,万里江山的容光,都不及他那一双勾魂摄魄、似笑非笑的桃花眼。
这期间,先帝不是没动过废太子的动机,但是合该李承祚射中带福分。
先帝千古一帝,一辈子勤恳于政事,在位几十年,将大虞前些年因为穷兵黩武堆集下亏耗干脆利落的的清算出了个腐败,现在的大虞天下承平海晏河清,十之8、九是先帝一朝的功绩,他可堪非常的雄才大略、经天纬地。
到了李承祚这里,不苛待前面还要加一个“更”字,全然与养心殿那修身养性的意义背道而驰。
现在看来,倒是他多此一举了,李承祚底子不在。
三月后,先帝殡天,太子李承祚即位为帝,改年号为天启。
大家都说“人不成貌相”,可儿人又都在以貌取人,连先帝这贤德明君都没免俗。
蒋溪竹被天子十万孔殷地招来面圣,却连李承祚的毛都没看到,环顾殿内一圈,只能和举头三尺那“中正仁和”的匾额相对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