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的欧洲烽火连天,同盟国协约国大打脱手,八月一日,德国对俄国宣战,八月三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八月四日,德国入侵比利时,八月六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八月十二日,英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对侵犯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并不满足,胃口大的很。日本对青岛良港的优胜前提早有耳闻并极其正视,在青岛被德军占据期间,日本常有日商到青岛做买卖。日本当局为了及时把握青岛和山东的近况,还经常派间谍扮装为中国人,暗藏到胶济铁路千里沿线停止活动,日本对青岛的垂涎程度可见一斑。日本明治天皇就曾叫唤“以武力开辟万里波澜”、“布国威于四方”。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日本打心眼里不安闲,他底子没有想到,日本比德国入侵中国早,因为本身忙于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好处,山东和青岛这块肥缺却成了来自欧洲的德国囊中之物,这对日本殖民地野心是一种应战和刺激。早已垂涎青岛的日本对此耿耿于怀,一向千方百计寻觅介入山东和青岛的机会。
1904胶济铁路建成后,山东完整成为德国权势范围。但德国野心决不但限山东一地,通过与英国的争夺,德国获得了构筑津镇(江)铁路北端天津山东南境到镇江(后为浦口)的特许权。通过津浦铁路,德国权势从山东扩大到北京、天津,为争霸五洲增加了筹马。在港口、铁路完工后,青岛都会扶植也快速生长起来。遵循其城建打算,从点到面建起了总督府、总督官印、法院、差人厅、海关虎帐、亨利亲王大饭店等大型修建,辟建了郊区街道,创办了电汽公司、自来水厂、屠兽场、四方车辆厂、啤酒厂、缫丝厂、炼铁厂等大型企业和水兵造船厂等兵工企业,疗养院、海水浴场、丛林公园也接踵完工,青岛都会已初具范围。
1898年4月27日,德国威廉天子公布号令:“依1898年3月6日,朕之当局与中国当局在北京缔结之条约,其所指定之胶州湾国土,归德意志帝国之所占有。兹朕以帝国之名置该国土于朕庇护之下”。因为德国视胶州湾为节制中国和称霸天下的首要基地,德皇一反德国殖民地统归交际部殖民局管理的体制,将胶州湾归德国水兵部直辖,设立胶澳总督公署,在总督公署之下,设置了军事部和民事部,民事部又分为外务部和华人事件部;在租借地内设立青岛(郊区)、李村(乡村)两个大区,下分多少小区。胶澳总督及各部、区长官,均由水兵将校充当。胶澳总督为少将或上校军官担负,德皇钦命,权限很大除远东舰队以外,租借地及胶济铁路沿线的统统军队、民政司法等均归总督办理,构成了周到的统治体系。德国殖民当局在青岛颁布了180余种法规条例,严历弹压和防备中国住民。如占据之初即公布严禁华人照顾和保有兵器的法律,对住民停止大范围搜索,包含火枪、腰刀、扎枪、弓箭在内的官方防身东西全被搜走,违者处以打100大板和作3个月苦役的惩罚。至于官方集会议事、演戏、燃放鞭炮等均要事前呈报批准才气实施。其科罚轨制并非所谓西方“文明天下”通行的司法轨制,而是实施殖民地针对“蛮横人“的科罚轨制,如鞭挞、打板子、砍头、绞首等,乃至运来了在西方早已废除的断头机残杀中国人,在遭到中国群众激烈反对下,才被迫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