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424章 骨头都榨出油
然后仲春初二日,也就是龙昂首的那一天,皇明时报第四版头条俄然刊载了一条关于米价的动静:龙颜大怒,圣上决定加大粮食供应。
“汪公,真有一亿石粮食那么多?”
“债支相抵,南直粮商仍欠五百万两有奇未曾偿清。”
但是粮价也再一次上涨,从元宵节时的六两上涨到了十两一石。
仅仅三天,米价就从十两暴跌到五钱。
“通过皇家钱庄、户部钱庄、航运造船钱庄借支南直粮商二千万两有奇。”
“百姓终究不消再接受高米价。”
“以是都能够拿出一半余粮卖给朝廷。”
“这回,湖广粮商和南直粮商真是骨头都被榨出油来。”
感念圣上的恩德。
朱慈烺皱眉说道:“但是父皇,之前湖广也没这么多官粮。”
“臣领旨。”汪平山翻开帐本然后说道,“先说湖广的粮食霸盘。”
困扰了江南商票将近一年的钱荒,终究获得了减缓。
汪平山和胡仁之已经捐了外务府员外郎。
崇祯笑了笑说道:“光靠湖广一省赡养全部大明上亿百姓,那必定是瞎扯,但是赡养半个大明倒是绰绰不足。”
朱慈烺也是有些不敢信赖,这但是一亿石粮食。
“可现在湖广的耕地都分给百姓。”
当下崇祯又把帐本还给汪平山:“汪卿,还是你来念给朕听吧,别的也不消事无具细甚么都说,只要挑重点念给朕听便可。”
“哦对,另有九百五十多万两欠银没有收回来。”朱慈炯难以置信的道,“这事可真是邪门,就是说平空多出来一千万两银子加一亿石粮食?”
“以每石三钱五分到每石四钱之间购粮一千九百七十万石有奇,总计支出银七百四十八万六千两有奇。”
崇祯接过帐本,只是扫了一眼,就感受一个头两个大。
“湖广粮商仍欠我号四百五十余万两未曾了偿。”
钱庄没有银子给丝绸商,丝绸商没有银子给丝绸作坊,丝绸作坊没有银子给剿丝坊,剿丝坊也没有银子给丝商,丝商也没有银子了偿钱庄的存款。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钱庄俄然间有了银子,然后全部贸易闭环的运转立即就变流利,大师俄然间就都有了银子,三角债乃至七角八角债都还上了。
在假山顶上,钱谦益在一颗杨柳树梢上垂了一幅白绫,筹办要吊颈,不过试了几下发明杨柳树太细,底子挂不住。
正因为这,银票得以在极短的时候内就获得了工贸易主的认同。
因为银根收缩,市场上没有充足的活动性,导致大多数工厂主、作坊主都没有充足的银子采办更多原质料,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出产,别的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流客户的货款也是收不返来,工厂作坊的出产运转遭到了严峻滋扰。
“夫人。”钱谦益长叹一声说,“那可不是几两碎银子,而是一百万两,更是为夫宦游平生的全数积储哪!”
比如说徐应伟的大舅哥石久可,在黄坛镇上办了一家剿丝作坊、一家丝织作坊,因为出产的丝绸质地不错,底子不愁销路。
甚于因为活动性的减缓,使得粮荒变得更加的严峻。
汪平山寂然说道:“此中三千万石在外务府总仓,两千万石在武昌堆栈,别的五千万石则在常德府、岳州府及长沙府的官仓,太子若不放心,可随时派人前去查验,如果此中缺少了一石粮食,臣情愿拿项上人头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