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424章 骨头都榨出油
仅仅三天,米价就从十两暴跌到五钱。
到正月月尾之时,南直粮商已经吃进将近一千万石。
比如说徐应伟的大舅哥石久可,在黄坛镇上办了一家剿丝作坊、一家丝织作坊,因为出产的丝绸质地不错,底子不愁销路。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石久可并不缺银子,但是银子都压鄙人流丝绸商手中。
……
“湖广以及南直之出入相抵,总计支出现银二十万两,粮食一亿石有奇,别的湖广粮商以及南直粮商仍有九百五十万两欠银未曾了偿。”
“完了?”朱慈炯难以置信的问道,“没有了?”
“回圣上,账目在这。”汪平山从速拿出帐本。
“以是都能够拿出一半余粮卖给朝廷。”
“因粮价暴跌至每石一钱五分,湖广粮商付不出本息,只能拿粮商作抵,总计收到粮食七千万石有奇,总计折银一千零五十万两。”
钱庄没有银子给丝绸商,丝绸商没有银子给丝绸作坊,丝绸作坊没有银子给剿丝坊,剿丝坊也没有银子给丝商,丝商也没有银子了偿钱庄的存款。
“湖广粮商仍欠我号四百五十余万两未曾了偿。”
柳如是一边快步飞奔,一边连声对着假山顶大声喊叫。
“噢,本来是如许。”朱慈烺和朱慈炯这下全明白了。
崇祯道:“之前湖广只征收每亩三升三合五勺的粮税,并且各藩名下的庄田都不需求交纳粮税,天然是征收不到几石粮食。”
“债支相抵,南直粮商仍欠五百万两有奇未曾偿清。”
“臣领旨。”汪平山翻开帐本然后说道,“先说湖广的粮食霸盘。”
“熬了三个多月,终究结束了。”
因为这篇文章说,从年前外务府就一向从湖广往南直调粮试图平抑南直的米价,但是南直粮商一向暗中作梗,将外务府运来的粮食全数都吃进,导致南直米价仍居高不下,由是轰动了圣上,决定一口气从湖广官库调粮两千万石来南直!
当下崇祯又把帐本还给汪平山:“汪卿,还是你来念给朕听吧,别的也不消事无具细甚么都说,只要挑重点念给朕听便可。”
“以每石三钱五分到每石四钱之间购粮一千九百七十万石有奇,总计支出银七百四十八万六千两有奇。”
乃至就连冒家、钱家以及徐家等大小粮商也是争相从户部钱庄借银票买粮,因为从土财主手中借银子买粮需求支出高额利钱,但是户部钱庄的年利钱却低到只要一钱,这么低的利钱跟市易所发行的债券也是几近持平。
在假山顶上,钱谦益在一颗杨柳树梢上垂了一幅白绫,筹办要吊颈,不过试了几下发明杨柳树太细,底子挂不住。
“再来讲南直的粮食霸盘,我号前后总计往南直贩运粮食一千万石有奇,作价在每石三两到五两之间,总计支出足色银四千万两有奇。”
……
因为银根收缩,市场上没有充足的活动性,导致大多数工厂主、作坊主都没有充足的银子采办更多原质料,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出产,别的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流客户的货款也是收不返来,工厂作坊的出产运转遭到了严峻滋扰。
以是,全部贸易运转就卡住了。
但是丝绸商的手里也没有银子,噢,不对,丝绸户头上有银子,但是没有现银,因为统统的银子都存入了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