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60章 碧血剑(60)
九
上蔡县
魏忠贤身后,拥戴他的无耻大臣被称为“逆党”,或杀头,或放逐,或夺职,民气大快,在“宁锦大捷”中冒功的人也都被断根了。
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天子不动声色的对于魏忠贤,先将他的翅膀渐渐清算,然后逼得他他杀。这场权力斗争措置得非常杰出。
赵率教转怯为勇,自见敌叛逃到拚死守城,自畏缩不前到苦战二十四日,到厥后更在保卫北京之役中血战阵亡,终究在汗青上与满桂齐名,成为当时的两大良将。他这个严峻窜改,非常凸起的证了然袁崇焕的带领才气。
袁崇焕在政治上属于魏忠贤的敌对派系。他中进士的主考官韩爌、保荐他的御史侯恂等都是东林党的巨擘。袁崇焕当然不肯剥削军饷去贡献魏忠贤。但为了大目标是守御锦州、宁远,他也相称的勉强责备。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崇焕如果不拥戴,立即就会罢官,守御国土的弘愿没法得伸,是以当时也只得在蓟辽为魏忠贤建生祠。这座生祠,圣旨落款曰“懋德”。
袁崇焕留下来的诗篇,大多数是忧国忧民、悲忿沉郁之作,也有一些感慨伤逝、记念亲朋的,有几首表示家贫俸薄,愧对母妻。思念他平生,真是生于忧患,善于忧患,只要两三首小诗,稍显他诙谐的一面。
守军又以葡萄牙大炮轰击,击碎清方大营帐一座及皇太极的白龙旗,杀伤清兵很多。明方的陈述说,皇太极宗子召力兔贝勒胸口中箭,另一子浪荡宁古贝勒在阵上被明军射杀,又杀固山(领七千五百人,相称于团长)四人、牛彔(领三百人,相称于营长)三十余名。这陈述失之夸大,究竟上并无皇太极的儿子在此役中阵亡。但清方记载中也说:济尔哈朗贝勒、萨哈廉贝勒、大将瓦克达、阿格等均受伤。
此次满桂带领明军在城南二里布阵,城墙下环列枪炮。皇太极佯败,想引明军来攻,然后伏兵齐起。但明军没被骗,守垒不追。皇太极因而回军再战。
皇太极见军队丧失严峻,只得退兵,再攻锦州南面,亦不能拔,将士又遭到很多伤亡,将领觉多拜山、巴希等阵亡。七月,清兵败回沈阳。
比之第一次宁远之战,袁崇焕部的战役力已有加强,勇于到城外决斗了。前主要清军退后,才派五十名敢死队缒到城下拾箭枝,可见不敢开城门。
最嫌吟未稳,鹦鹉已先知。
袁崇焕分开宁远时,心中感慨万千,可想而知。当时他还只四十三岁,方当鼎盛的英年,恰是要大展抱负的时候。立了大功反而被迫退休,他的部下将士既感惊奇,更是忿忿不平。他写了一首诗给一个部将,诗中说:我们慷慨同仇,间关百战,功绩不小,皇上的恩遇也重。但我的苦心,却只要先人晓得了。建功立业当然很好,回家疗养也算不错。对于我的去留,大师不必感到不平罢。这首诗显得很有气度。[69]
给事许誉卿就去问袁崇焕,用甚么方略能够在五年以内平辽。袁崇焕道:“我如许说,是想要欣喜皇上。”许誉卿已奉侍崇祯将近一年,明白天子的本性,袁崇焕倒是第一次见到天子。许誉卿因而提示他:“皇上是贤明得很的,岂可随便奏对?到五年期满,当时你还没有平辽,那如何得了?”袁崇焕一听之下,爽然自失,晓得刚才的话说得有些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