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69章 碧血剑(69)
[45]《明史·满桂传》:“桂椎鲁甚,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明史·赵率教传》:“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营私,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50]何柄棣: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1911一书中,以为明初人丁六千五百万,到明末时已涨了一倍以上。
[67]马耳丁的《鞑靼战记》中大吹葡萄牙布道的功绩,又说:“上帝对于信奉基督教的天子必予福佑,以是中国天子对鞑靼人(指满清)作战大胜。”实在天启天子信奉的是鲁班先师,并没有信奉基督教的上帝。
[38]《清太祖实录》卷十。
[52]《天聪实录稿》元年三月初二日,“秀才岳起鸾曰:我国宜与明朝媾和。若不媾和,则我国群众死散殆尽。”《明清史料》甲编,天聪二年八月〈事局不决〉奏疏:“南朝虽师老财匮,然以天下之尽力,毕注于一隅之间,盖犹裕如也。”《东华录》载天聪三年八月戊辰,“大臣同谋倡逃”。《明清史料》乙编载,崇祯二年仲春廿一,袁崇焕塘报:“一日以内,降者竟前后接踵而至。”
[40]据《胪天颂笔》。
[39]据日人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中所引述朝鲜使者当时在宁远城头的目睹记。
[32]袁崇焕在〈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提出招募兵员的要求,宣称:“他日战之不力,即斩臣于行军之前,觉得轻事者戒。”最后说:“如听臣之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人神之愤。不但稳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即将复之。谋定而战,臣有微长也。”他上任后的第一道奏章,便提出了“谋定而战”的四字要诀,同时也高傲而自傲的说:“臣有微长也。”
[34]详见王钟翰〈满族在努尔哈齐期间的社会经济形状〉、〈皇太极期间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
[35]孙承宗是袁崇焕的下属,对他非常赏识,两人手札来往,孙承宗待他犹似划一的朋友,孙承宗的诗文集《高阳集》中有很多与袁来往的手札,两人会商到朝中奸佞,孙的信中说:“吾辈做天下事,只论人非论天,然天道安可诬也。此一流人,非天去之,又搅多时。吾辈安得不善承天意,亟为勉图。”孙以为奸臣佞臣,将来天必去之,目前我们只好自行尽力。又有信云:“此何地,敢爱其身?此何地,敢不爱其身?到手教乃快,此惓切也。当瘁呿时,愿惟少加静息。自爱,正以爱此耳。”劝他保重身材。袁崇焕于崇祯二年被捕,孙承宗有诗感慨,有云:“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又云:“东江千古豪杰才,泪洒黄卷半不平。”两人是豪杰重豪杰。
[41]据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引宁远围城时在鼓楼前开店的一名花椒贩子所述。
[54]“观其向背聚散之意,以定征讨抚定之计。”见《两朝从信录》。
[64]袁崇焕〈边中送别〉:“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存亡,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