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67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1)
⑨致:达到。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⑧,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一个团体。道,是人所遵守的法例;德,是人该具有的情操;仁,是人所靠近的事情;义,是人该做的公道的事情;礼,是人该遵守的行动标准;这五个方面缺一不成。以是夙起晚睡,勤于公事,这是“礼”的轨制;讨伐逆贼报仇,是“义”所决定的;怜悯之心,是“仁”在阐扬它的感化;本身获得涵养,又令民气所归,是“德”实现的路子;大家公允,各有所得,是“道”的教养。
爝(jué)火:小火把。
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极力。
②乖:不顺利。
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⑨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明净之士,不成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成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以是而致焉。致明净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贤人之政,降③人以体;贤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能够图始,心降能够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品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君主收回下达给下臣的唆使就叫做“命”;把它刻在竹子上,写在宣纸上,就叫做“令”;遵循君主所说的、所写的就叫做“政”。如果君主的旨意不符合实际,是弊端的,那么号令就不能很好地得以实施;号令不能推行,则政治轨制就不精确;政治轨制不精确,推行政令的渠道就不能畅达;推行政令的渠道不畅达,奸佞之臣就会失势;一旦奸佞之臣失势,就会使君主的权威遭到毁伤。
⑧祐:庇佑。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以是优游澹泊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害怕而不敢失道。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释④近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⑤而有终。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
能够挽救天下于危难当中的人,就会享有天下的安宁;能够消弭天下忧患的人,就会享用天下的平和与欢乐;能够消弭天下灾害的人,就会获得天下的福佑。是以,把恩泽施予公众,贤人天然就会前来归附;把恩泽施及万物,贤人天然就会神驰。贤人所归附的国度,必然会强大;贤人所神驰的国度,必然会战役同一。君首要凭德行求得贤人,要凭大道招致贤人。贤人如果纷繁分开,国度天然就会陵夷;贤人连续拜别,国度就会为此堕入混乱。国度陵夷就是危急的第一步,而国度混乱就是灭亡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