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好几幅大红春联、财神爷、灶火神,又买了一沓红纸,筹办让秦俞安剪成窗花,贴满老宅的四周八方。
刘婶儿又咬了口包子,香得她直竖大拇指:“锦棠,这大肉馅包子就是香!
这是她来到这个年代过的第一个年,也是她和秦俞安一起过的第一个年,必须经心筹办。
在小方块儿上切个“十字”,放在一旁二次醒发。
陈锦棠在小提篮里装了十几个肉包子,让秦俞安送去刘婶儿家里。
陈锦棠掰了小半个油果扔进灶膛里,算是敬过灶王爷了。
这时,铁娃抱着个小盆子出去了,盆子里装着白花花的豆腐块儿。
三蒸笼包子出锅后,刘婶儿的花馍也做好了,她谨慎翼翼地把四个庞大的花馍放进蒸笼里。
陈锦棠让刘婶儿先坐下吃包子,她则拿出三个大碗,冲了三碗醪糟汤,端了出去。
笑着说:“只吃包子太干了,喝点醪糟汤润润。”
这才是过年呢!”
她和好面,直接放在空间里醒发,半个小时就醒发好了。
从苟家出来后,陈锦棠带着秦俞安又去采购了很多年货,有吃的,有玩的。
陈锦棠揉面包包子,刘婶儿揉面蒸花馍。
陈锦棠笑得眉眼弯弯,拿了瓜子糖给铁娃吃。
刘婶儿笑得合不拢嘴。
“会吃是福,嘴里吃得好,干活才有劲儿。”
很快,小方块的肚皮就鼓得圆滚滚,从油锅里浮了上来。
刘婶儿的技术获得必定,也倍感高傲,嘴上却很谦善:“差得远啦,你们不嫌丑就行……”
陈锦棠笑道:“我爸爸临终前把家底全给我了,我跟秦俞安两小我平时不买其他东西,就图个吃。”
用筷子蘸着桃红给花馍上的大花朵上色。
“顿时。”
刘婶儿抓起个大肉包子,一口咬个洞,然后舀了一小勺辣子醋汁浇在包子洞里,红艳艳的辣子油便流进热腾腾的包子馅中。
陈锦棠看着爱不释手,赞叹道:“花馍上的花跟真的似的,刘婶儿,你的手可真巧。”
香潭村的风俗是,炸的第一锅油果,必须先扔半个在灶膛里给灶王爷吃。
陈锦棠掰开一个肉包子,加了辣椒醋汁后,递给秦俞安。
然后把面团从空间里拿出来,放在案板上揉上劲,再擀成一厘米厚的面皮,然后把大面皮切成几十个五厘米见方的小块儿。
油热后,先把小方块儿一个个下进锅里。
陈锦棠忙接过铁娃手里的豆腐盆子,用心逗他:“你咋把你家的豆腐抱到我家来了?”
陈锦棠会蒸包子,但是不会蒸花馍。
桃红色的巨大花瓣压在乌黑的馒头底座上,又热烈又素净,年味一下子就被拉满了。
刘婶儿看着两大盆白面,惊得目瞪口呆:“啧啧,我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谁家过年这么吃白面,锦棠,你们这小日子过得确切津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