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曰「常」,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敦兮其若朴﹔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其次,侮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不尚贤,使民不争
飂兮若无止。
常使民无知无欲。
涣兮若冰之将释﹔
澹兮其若海﹔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八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死之徒,十有三﹔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实其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强其骨。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建德若偷﹔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奠不辍。
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进道若退﹔
不自伐,故有功﹔
神无以灵,将恐歇﹔
为有为,则无不治。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二章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明道若昧﹔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公乃全,全乃天,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旷兮其若谷﹔
儽儽兮,若无所归。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是谓袭明。
诚全而归之。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我无事,而民自富﹔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事好远。
民之处置,常于几成而败之。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混兮其若浊﹔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混兮其若浊﹔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飂兮若无止。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旷兮其若谷﹔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