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 第5章 方志学钻研
注6:胡述兆,1926年生于江西新余潭口村。台大图书馆系传授,台中研院院士(摘自收集)。
南宋《临安三志》,也就是《乾道临安志》、《淳佑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既是当代处所志佳作,也是先人研讨宋史的首要文献。对《临安三志》研讨能够追溯到晚清民国期间。林正秋的评点,让人看到南宋处所志生长轨迹与特性,也替《中国古方志考》的阐述:“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备”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解读(注7)。
一九八五年,吉林省图书馆馆长金恩晖(注5)构造职员编撰《中国处所志详论丛书》,此中《浙江方志概论》篇,聘请林正秋主持完成。上述册本皆在一九八五年前出版,当时天下方志研讨方才复苏起步,此部丛书为后辈学术研讨奠定了较高的起点。
一九八一年仲夏,中心在太原召开第一届“天下处所志编撰大会”,由曾生(注2)主持,这个集会厥后转移到武汉。鉴于林正秋对处所志学与档案学的研讨,时任天下处所志协会副会长的朱士嘉(注3)特别点名,杭州派林正秋列席。
列席首届方志大会
只是时岁流转,固然昔日的故事早就消逝,空中保存早已无影无踪,不过,能让市民仅从都会遗存的地名上,体味到这个都会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汗青文明。
一九八二年,杭州开端编写“地名志”,林正秋受邀成为杭州市地名办公室的咨询专家之一,并为事情职员做了“杭州地名汗青特性”的教诲陈述,内容大多出自《梦梁录》、《武林坊巷志》、《湖山便览》这些处所志书的记录。
在全天下汗青学与档案办理学的研讨中,我国走在抢先行列,成为研讨本国史、都会史、地区史、州里史的原始素材,所谓“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姓氏有家乘谱牒”,这些志书家谱,成为不成或缺的根本史料,也成为国度、地区与家属的信史(注1)。
林只是一个浅显西席,支出有限,各式无法之下,只得找到了校长。
林正秋是八十年代开端处置处所志学研讨的先行者之一。
第二编《浙江名山志叙录》,由林正秋独撰。这些论文大量援引、引证了处所志上的质料,可见林对处所志学研讨早就已经有相称的存量。
林的方志研讨代表作有《处所志和方志学》、《浙江方志概论》、《中国处所志总目撮要·浙江分册》、《中国处所志名家传》。到二0一四年,在《浙江档案》杂志上颁发了《南宋朝廷架阁库与档案办理》一文。
一九八三年,在《浙江学刊》上颁发了他的论文《浙江方志源流考略》,从本省处所志的发源与各种处所志流派的写作体例,一向写到民国期间处所志的编撰。因为林正秋有大量方志学知识的积存,一九八四年,主编了《浙江方志概论》(吉林方志编辑委员会出版社)。
注4,魏桥(1930-2020),浙江余姚人,1949年插手反动,在中共浙江省党校、中心党校学习。曾任浙江社科院副院长、《浙江学刊》主编,浙江省处所志办公室主任,著有《风雨四十年》、《志苑二十年》、《两轮修志说》等(摘自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