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依然女生呀呀嘿 > 梅花 花幽独,人幽独

我的书架

此情此境,折得一枝寄。亦无赏梅人。她与他,曾在梅树下,共金尊,饮绿蚁,玉瘦香浓。凭栏翠帘低卷,沉浸明月小巧地。而现在,已经是人间天上不相逢。再也不能瑞脑金兽薰被暖,不能同倚玉楼共吹箫。风雨萧萧,笑我簌泪千行。只余明月照藤床,夜夜凉如水。

只余寥落,只余孤寂,只余疏离。

因而,便有人猜想,林逋在青年时就挑选归隐的真正启事。或许,在他的另一首看似是“闲情一赋”的小词中,模糊透露过他的心声:

是谁在吹《梅花三弄》,惊破了春情?

我在网上搜林逋的图片。看到清人所绘的一卷《林逋携鹤图》,果有仙道之气扑鼻而来。与我脑中猜想一拍即合。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销魂。

到了清朝,顾贞观给纳兰容若寄信,写到江南梅,落笔便是:一片冷香唯有梦,非常清癯更无诗。

不由在树下发了一个年代远长的呆。

晓得了结局,再转头来看这一章,望着那红梅,只觉红得似血,美得刻骨,香如锋利的刀,笔笔都是芳馥的冷意,素净的苦楚。

传闻与林逋写诗唱和的娴雅之士中。就有范仲淹、梅尧臣,以及当朝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等人。王随与薛映更是恭敬林逋为人,又极爱其诗作,经常去往孤山与之诗词相酬,清谈整天,并出俸银,为之修建山宅。但林逋作诗从不保存,皆随就随弃。有人问他,“何不记录下来以示后代呢?”他却说,“我安于林壑之间。且不欲以诗图其名,更何况是后代之事?”

愈是可贵,愈是难写。写这篇梅,我真是一阵心虚。

幸幸亏故意人窃记,才有三百余首传世。这首《山园小梅》,便是此中之一。

李清照亦爱梅。而她填词《孤雁儿》时,就已经写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媒介不妄耳。

林逋不但善诗,还工行草。他的书法,瘦挺清劲又轻巧若飞,像他的诗作,孤峭浃澹,极具风节。黄庭坚称之为“高胜绝人”,观其字,有不药而愈,不食而饱之服从。我在网上寻得一张,隔屏而看,仍然有森远绚丽的甘冽之意入心,如飞泉盘曲破壁,锋芒亦和缓,亦凌厉,隔着氛围与目光,和顺地劈翠穿云,纸上生香。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拜别情?

我只是荆钗布裙,任凭在梅树下卧老了光阴,仍然等不到梅花仙子来递个枕头。亦不会有林逋的鹤鸣,唤他棹舟而归;不会有三弄笛声,惊破梅心我意;不会有一点花瓣,吻上额来。

人说此一回,乃是曹公埋下的伏笔,表示最后唯宝琴运气独好。那大观园里的人间,全落了个茫茫大地真洁净。

梅花,那就让我在这世俗的人间里,眺望着你,猜想着你吧。

我最爱的,是此中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

山川,便是他的繁华,他的绝色,他的清风明月不须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

这个故事亦是浪漫得有些幽清。

又叹这珍奇之处,字、诗、人,都是一样的幽独,一样的疏影横斜。

光阴展转,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掘开林逋宅兆,陪葬竟只要一只端砚和一枚玉簪。端砚乃是林逋生前自用之物,而那只传奇的玉簪呢?清楚是女子金饰,又如此让他存亡相恋。会是何人统统,又有何种来源?这不免给先人留下了一个难明的疑问。

推荐阅读: 重生至尊皇后     星墓     寒门祸害     穿梭世界的农药游戏     逆袭:我的老婆是村花     重生豪门娇娇女     龙门战神1     妖妃要出墙:皇叔,冷静点     帝凤之绝世皇妃     盗墓志异录     伏羲大陆     都市极品仙尊1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