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在木而为樗,愿在草而为蓍,愿在鸟而为鸥,愿在兽而为廌,愿在虫而为蝶,愿在鱼而为鲲。
乡居须得良朋始佳。若田夫樵子,仅能辨五谷而测晴雨,久且数,未免生厌矣。而友当中,又当以能诗为第一,能谈次之,能画次之,能歌又次之,解觞政者又次之。
物之能动人者:在天莫如月,在乐莫如琴,在植物莫如鹃,在植物莫如柳。
物之樨者,皆不成厌。为驴独否。
古谓禽兽亦知人伦。予谓匪独禽兽也,即草木亦复有之。牡丹为王,芍药为相,其君臣也;南山之乔,北山之梓,其父子也;荆之闻分而枯,闻不分而活,其兄弟也;莲之并蒂,其佳耦也;兰之同心,其朋友也。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操琴也,吹箫也;宜于耳不宜于目者,吹笙也,擫(原字厌上部下)管也。
目不能识字,其闷尤过于盲;手不能执管,其苦更甚于哑。
凡声皆宜远听,惟听琴则远近皆宜。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祇知其一,唯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第二卷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无酒则已。有则必当饮;知名山则已,有则必当游;无花月则已,有则必当赏玩;无才子才子则已,有则必当倾慕顾恤。
居都会中,当以画幅当山川,以盆景当苑囿,以册本当朋友。
赏花宜对才子,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
第三卷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站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作,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藏书不难,能看难堪;看书不难,能读难堪;读书不难,能用难堪;能用不难,能记难堪。
史官所纪者,直天下也;职方所载者,横天下也。
誊写之笔墨,不必过求其佳,若施之缣素,则不成不求其佳;朗读之册本,不必过求其备,若以供稽考,则不成不求其备;游历之山川,不必过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则不成不求其妙。
古之不传于今者,啸也、剑术也、弹棋也、打球也。
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剑不幸而遇庸将,皆无可何如之事。
古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肯生此天下。”予益一语云:“若无笔墨棋酒,不必然作人身。”
前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与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繁华中人,既不成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罢了,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唯有出游一 法。即以所见之山川风土物产情面,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潦灾祲以后,无一不成寓之诗中。借别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成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成不贪;凡事不宜痴,若积德则不成不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