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致虚极,守静笃。
是谓微明。
其次,亲而誉之﹔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其次,亲而誉之﹔
进道若退﹔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道常知名。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飂兮若无止。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澹兮其若海﹔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为有为,事无事,味有趣。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能够有国﹔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八章
有为而无不为。
强行者有志。
搏之不得,名曰微。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天下有始,觉得天下母。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能成其私。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公乃全,全乃天,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为有为,则无不治。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四章
虚其心,
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我无欲,而民自朴。」
虚其心,
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满足者富。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公乃全,全乃天,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其次,侮之。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犹兮若畏四邻﹔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故立天子,置三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常使民无知无欲。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是以贤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天长地久。
道隐知名。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