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率亲军入城,又命张羽分拨戎顿时城防备,扼守四周城门,闲杂人等不得出入,其他兵马便在城外驻扎。
徐恒一笑道:“也不是这般说,倘若当真有安定天下之日,百姓再不受战乱之苦,方可放心耕作,则不必再有冻饿之事,百姓才得安乐。世无饥荒,便是乱世了。”
乐平县与乐平山皆处于太岳山一线,是南北通行关隘要道,代国在此长年驻兵,是以城虽不甚大,城墙却甚丰富。到得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上却无一小我影。
其间本来驻有雄师,此时却尽调往郑地,县中只余三百余兵卒。乐平令猜想难以守住城池,便连夜携家眷长幼逃往安定,县衙中外来官吏也一并逃去。唯有本土吏员,因有家小在城中,不能同走,只得留下。现在见郑军兵临城下,唯恐城破百姓蒙受池鱼之祸,便即开门献城。
昨日乐平令临去之时,命人在税库放火,火势未盛,人便吃紧去了。众衙役与百姓知税库中存有粮米,见县尊逃脱,便去救火,待火燃烧,全城百姓抢出粮米各自分了。
秦玉道:“若得乱世,方不负我等本日之苦。以永业之见,我郑国能够安定天下否?我秦玉此生能够见否?”
这一日已是腊月二十五,天上零散飘起雪来。这场雪河北霸州下得极大,但超出太行山到了河东辽州,雪便也小了很多。
歇了一夜,次日一早雄师又再出发,出兵向北直趋乐平。乐平县距乐平盗窟百余里,秦玉猜想代人纵得知动静,调兵也决然不及,是以并不急于赶路。路上走了两日,于腊月二十七日暮时分赶到乐平城外。
李汜寻遍营寨,也只寻得三百余老卒,一问才知,寨中原有三百健卒,见郑军到了,便弃寨而走。这些老卒猜想逃不远,才未拜别。
徐恒算定寨中定无很多兵马扼守,是以郑军并未埋没行迹。到得寨前,不见一个代卒,秦玉便命李汜率一枝兵马直突入寨中。
水温不冷不热刚好,脚伸入水中那一刻,一股暖流立时涌遍满身,百骸通泰,一整日的劳乏也便消逝了。
秦玉长叹一口气道:“居家日日好,出门一日难。在外交战,便泡一泡脚也是可贵。全军将士若都能似这般将脚泡上一泡,明日走起路来,定是精力百倍。可惜倒是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