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立言即未经起行,而於人无益,故与建功立德而并传。
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君子用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以是君子落得为君子。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已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天然。
六合生人,都有一个知己。苟丧此知己,则人去禽兽不远矣。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成用之以接物。
守分安贫。多么安逸,而功德者,偏自寻烦恼。
晓得自家是多么成分,则不敢虚骄矣。
困穷而有复兴志者,亦如是也。
人皆欲贵也,叨教一官到手,如何实施?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立品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二途不无刁滑人藏其内。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亮境地。勿忘勿助,是描述涵养工夫。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造作气,便非本质人。
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合用也,
义当中无益,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於利也。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底。
贤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和蔼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笨拙而多财则益其过。
言不成尽信,必揆诸理。事未可遽行,必问诸心。
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合用。
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长夜耳,不敷为外人道也。
身材发肤,总有破坏之时,要留个称呼後世。
衣禄原有定命,必俭仆简省,乃可久延。
办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食之而弃其壳,绝偶然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博学埋头,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谨慎谨慎者,必善其後,惕则无咎也。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请教,则向善必笃也。
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亦惩恶之方也。
阳明取孟子知己之说,恐人徒事记诵,
谦仿佛谄,然谦是谦虚,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成谄。
德足以动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
谢安围别墅,其平静非学而能也。
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成矜。
而必使之反己费心,以是救末流也。
前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
守身必松散。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以汉高祖之贤明,知吕后必杀戚姬,
大族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餬口活,还是读书。
利当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
又见有后辈,聪慧者,忽入下贱,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兄弟相师友,嫡亲之乐莫大焉。闺门若朝廷,家法之严可知也。